全體與會人員大合照。圖/人間社記者周倫
【人間社記者連憶蘭宜蘭報導】「第七屆三好校園實踐學校贈獎典禮暨期末成果展」昨日於佛光大學懷恩館國際會議廳隆重舉行,一百零二所大專、高中職、國中與國小獲選三好校園實踐學校,超過百所學校與兩百位校長、主任齊聚,共同見證三好精神融入課程與生活的實踐成效。
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創辦人星雲大師相信「行為可以決定我們的未來」、「實踐才有力量」,因此十五年前發起「慈悲愛心人運動」,期望人人行「三好」運動,有效發揮匡正社會風氣,淨化人心,並為校園的品德注入活水,實踐人生的真善美。
三好校園每年都選出許多學校推動三好校園運動。楊朝祥校長談起向星雲大師報告三好校園推展成果,大師總對他說,「校長,可不可以快一點,快一點。」台灣社會急切需要三好「好的行動」促進和諧。而最好是從學校開始推展發展。楊校長舉例早期垃圾分類便從校園到家庭普及於社會。因此,三好校園也須經由學校、同學到鄰近社區,共同推廣三好到社會每個角落,並感謝各校為三好校園的盡心盡力。
指導委員黃雯玲分享三好校園審查工作。審查工作三、四年,「看到社會事件發生,年輕人到底發生什麼事?」她發現許多學生雖有很好的成績,然在品格卻出現問題。「三好運動的推廣,對於學校、學生、社會是有很大的助益。」她指出,基金會廣泛推動「三好」即是在協助教育部培育人才,獲獎一百零二個學校執行三好推展,乃至全國有千個三好學校的力量延伸出去,讓社會國家更加美好。
指導委員楊昌裕表示,這麼多學校願意加入三好校園行動行列,令人心情振奮。星雲大師強調,「三好」不應停留於口號,實踐才會有力量,因此名稱才會加上三好「實踐」學校,強調「實踐」二字格外重要。
行三好 貫串品德教育
楊昌裕提及教育部友善校園的「友善」可以置放任何地方。三好校園則強調「三個好」,是多麼的美妙、玄妙的三個詞。「三好」可以把品德教育貫串非常完整,相信實踐三好的學校,絕對是友善學校,能讓孩子心情平穩、精神有寄託,願意留在師長身旁、學校帶領下,知識求得進步,行為力行三好的效能。
「三好校園實踐學校」選拔,原以國小、國中、高中職學校為對象,二○一四年特別增設大專校院組。期望學校將三好有計畫、有創意與新思惟融入課程與活動中,並實踐於生活和家庭。
頒獎典禮上,五十所初申請學校頒發三好標章,連續兩年獲獎的三十二所學校頒贈證書及獎狀,連續申請三年的二十所三好典範實踐學校,則頒贈墨寶「三好校園」匾額,傳遞推廣三好的師長帶領莘莘學子走向光明、善美的世界。
昨日現場貴賓雲集,包括三好校園主任委員暨佛光大學校長楊朝祥,三好校園指導委員黃雯玲、楊昌裕,評審委員馬湘萍、林辰璋、藍順德、范思筠,公益信託星雲大師基金諮詢委員覺培法師,教育部參事黃子騰、專門委員許慧卿以及台北道場住持滿謙法師、蘭陽別院住持覺來法師等。
推三好 學校多元創意
昨天上午頒獎給三好校園實踐學校外,下午靜態展「期末成果展」有近九十個三好校園攤位,熱鬧展出三好《人間福報》閱讀心得刊物、三好徽章、愛心傘等成果展品,另會中舉辦綜合座談,邀請八所獲獎的三好校園實踐學校,分享推展成果。
輔英科技大學透過課程、環境、健康與服務等活動,體現人人行三好;台北惇敘工商相信「只有學生好,學校才會好」,改變從說好話開始、讓學生養成帶得走的軟實力「三好」;台中神圳國中推行心寧靜運動沉澱學生心情,舉辦活動傳揚三好,減緩減班的危機;嘉義志航國小以「嘉」言「義」行營造三好校園,製作環保酵素、三好楷模徽章,並「許孩子一個三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