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的人間生活 連憶蘭 |2016.10.09 語音朗讀 2049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金蜀卿居士 圖/人間社劉招明居士 圖/人間社永恭法師 圖/人間社心保和尚 圖/人間社 文/人間社記者連憶蘭 佛光山福慧家園共修主題「佛陀的人間生活」,上周日於藏經樓法寶堂舉行,禮請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主持,與談人包括板橋講堂監寺永恭法師、立明集團董事長暨佛光會世界總會理事劉招明、人間福報社長金蜀卿,共同暢談如何將佛法運用於道業、事業、媒體與家庭,讓人生更歡喜自在。 二千五百年前的佛陀離大家很遙遠嗎?心保和尚表示,佛陀雖然出生在印度,只要把佛陀的精神用於生活中,就能感受到佛的親切,不會有時空距離感。 「學佛要找到歡喜。」心保和尚指出,二千五百年前與現代人的環境、背景雖不同,但煩惱「貪、瞋、痴」卻相同。涅槃經云「涅槃第一樂」,說明生活有佛法,心中就沒有煩惱,能夠「永斷生死,常住快樂」。 永恭法師分享閱讀《人間佛教佛陀本懷》後,對出家求法的感受。他說,人生早期懵懂無知,出家前期也渾渾噩噩,修行無成,智慧無增,自問「在佛道上,什麼時候才能站得安穩?」 「不怕妄想起,只怕覺照遲。」法師期許在佛道上精進,生活實踐六度,用慈悲喜捨調伏貪、瞋、癡,用戒律規範道德的圓滿,效法星雲大師的弘法精神,為眾生點燃永世燈塔,推動人間佛教,引領大家看見生命的真義。 書中「以法為中心,開發自性智慧」,最令永恭法師感到受用。他說,一個人的慧性發展出來,猶如陽光照耀大地,在生活妄相開展菩提自性、用智慧實現人生、用覺性處理事務,繼而顯現慈悲喜捨。 劉招明閱讀此文後心有所感,以三點分享如何護持三寶。一是須達長者建精舍、救濟貧苦、盡心供僧,福慧雙修,堪作佛弟子的學習榜樣。他認為孝順、布施不能等,效法行者須達長者,護持佛光山,培植福德因緣。 二是聽聞星雲大師講經說法,契機相應,由心感動,認定佛光山是法身慧命之家。無論大師著作出版、興建佛光道場、媒體結緣與教育事業,皆能看見他奉獻的身影。他強調,耕耘三寶福田,人生不虛度,生命更有價值。 三是感恩大師創造各種因緣,建立檀講師制度,他和妻子陳秋琴,共同以法與眾結緣,願聞者得正知見,生起信心。此外,劉招明也體驗「六和敬」用於家庭、事業、社團與人際關係,都非常受益。 金蜀卿強調媒體人應有新聞專業度,誠如星雲大師說「要發揮道德勇氣」,人間佛教落實三好、四給,需透過報紙來傳達。人間福報以護法顯正為宗旨,從《貧僧有話要說》到《人間佛教佛陀本懷》的刊登,掀起一陣閱讀熱,不但在大陸已成聖經寶典,人民出版社、宗教局宗教出版社也爭相出版。 佛陀說:「世界上有兩種人可以得到真正的快樂和幸福。一是修善不造罪的人,一是造罪知道懺悔的人。」金蜀卿對書中這段話深受感動,她說,佛陀慈悲,不因人犯罪就不能成佛,因為佛不捨任何一個眾生。 心保和尚總結,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心經云:「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人要在哪裡解脫生死?心的本質無有分別,但因習慣分別心,需用佛法改正、再改正。人間佛教與佛陀本懷沒有距離,生活有佛法的引導,處處是希望、光明。行佛,會讓大家有力量、有信心、有智慧,「學佛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前一篇文章 共修看板 下一篇文章 花開禪心 了悟 熱門新聞 01【白色墨水】輝之印象 畫布上的永恆記憶2025.08.0302佛教團體互信合作 跨宗派供僧 洛杉磯佛光人供養正信僧寶2025.07.3103西澳中華學校 議員參訪肯定辦學2025.08.0104【心靈修行】清靜心的日常修煉2025.08.0305菲律賓慈恩寺 祈觀音護佑佛光寶寶2025.07.3106味覺圖有謬誤2025.07.3107里約佛光人親子慢跑 共享美好時光2025.07.3108泡水光電板會破壞生態嗎? 2025.08.0209 謝弘志 樂在以畫筆擁抱生命2025.08.0210俄 8.8 強震 海嘯淹沒小鎮2025.07.3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晨齋語錄】菩薩心【人間行者心】受持戒法 身心最好的金鐘罩人間佛陀 眾生的明燈【紅塵禪煙】彼岸【人間行者心】佛青開啟蔬食新視野願心無盡 外公的修行路 作者其他文章專家講析 佛光盃競賽強度 年年提升球員心聲教練的話佛光盃籃賽 體壇盛事教練的話實踐三好卓著 102所學校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