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伯雄行佛 成功之道 妙熙 |2018.06.19 語音朗讀 4096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1998年,星雲大師組成「佛牙舍利恭迎團」赴泰國恭迎,由當時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總會長吳伯雄擔任迎奉團團長,抵台時吳伯雄親捧佛牙舍利走下飛機,相當感人。圖/資料照片吳伯雄全家福。圖/吳志揚提供 吳鴻麟居士(前排右)和夫人吳林訪蘭(前排左),與吳伯雄(後排左)及其夫人戴美玉合影。 圖/吳志揚提供 文╱妙熙 中國國民黨前主席吳伯雄先生今天歡度80壽誕,他歷任台灣省議員、桃園縣長、台北市長、客屬總會會長、內政部長、總統府秘書長……,政績卓著,德高望重,人稱「伯公」。然而一生官祿的背後,吳伯雄行善學佛,不遺餘力,累積深厚的福德資糧,這才是他真正的成功之道。 佛緣,要從吳伯雄的父親談起…… 父親佛緣 恩澤子孫 吳伯雄的父親吳鴻麟老居士(1899-1995) 台北醫專畢業,日本九州大學修得醫學博士學位,之後進入日本赤十字社台北支部醫院,1930年與兄長吳鴻森一同開業,為私立中壢醫院副院長。 1946年,投入地方選舉,一舉當選縣議員,此後曾歷任桃園縣議會第2屆議長,及第4屆縣長。 他在擔任台灣省議會參議員時,一日在門口遇到等候多時的僧青年星雲大師,大師渡海來台,居無定所,暫掛單中壢圓光寺,由於苦無戶口,難以辦理身分證,在智道法師鼓勵下,鼓足勇氣,前去尋求協助。 吳鴻麟老居士也是圓光寺的信徒總代表,他看了一下,沒問太多,就帶著大師到對面的中壢警察分局報戶口,從此大師落戶台灣,一留就是一輩子,而吳老居士的善心,也牽起了吳家四代的佛光緣。 四代學佛 忠義傳家 吳鴻麟老居士育有子女6人,生於1939年的3子吳伯雄,在家族刻意栽培下,28歲就當選省議員,成為當時最年輕的省議員,33歲當選桃園縣長,成為台灣地方自治史上首位最年輕的縣長。44歲成為台灣最年輕的內政部長,並二度擔任內政部長。 1991年,星雲大師創立國際佛光會,翌年於美國成立世界總會,大師遠從美國打越洋電話給吳伯雄,邀請他擔任世界總會副會長。 8年任期中,吳伯雄在政壇經歷了台北市長、內政部長、總統府秘書長、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秘書長、總統府資政等要職,集國事家事於一身。 然而,吳伯雄參與佛光會的會務依然充滿熱情,8年來8次會員代表大會,他無會不與,尤其佛光會在美洲、澳洲等地召開世界會員代表大會時,他在百忙之中,一定抽空參加。 舉凡佛光山、佛光會舉辦的大型公益活動,如「禪淨密共修法會」、「淨化人心七誡運動」、「慈悲愛心人活動」、「佛光緣長者心」都看得到伯公身著佛光會的黃色背心,滿臉笑容、精神奕奕地參與。 吳伯雄曾說,雖然在政壇上的職務不斷變動,但佛光人的身分永遠不變,他希望終其一生都是佛光人。 1998年,吳伯雄在會員擁戴下被推選為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總會長,兩任6年,將會務推廣的至臻卓越。 吳伯雄更將佛法落實家庭,夫人戴美玉女士,與他是青梅竹馬,夫唱婦隨,不僅愛好音樂,學佛路上也相互扶持。伯公常引以為傲的說:「從父親吳鴻麟開始,到女兒吳璧玲、兒子吳志揚、吳志剛和孫子等,一家四代都是星雲大師的弟子,都是佛光人。」若加上吳伯雄一家三代桃園縣長的美談,那肯定是「忠義傳家」的代表。 恭迎佛牙 捨宅供佛 1998年,西藏喇嘛貢噶多傑仁波切把他護藏多年的一顆佛牙舍利託付星雲大師,希望能建館供奉,讓正法永存。 4月7日,星雲大師組成「佛牙舍利恭迎團」,由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總會長吳伯雄擔任迎奉團團長,慈容法師為執行長,護持委員包括心定和尚、慈莊法師、慈惠法師、王金平、陳履安、吳敦義、丁守中、潘維剛、趙麗雲等一百多人,前往泰國迎接佛牙。 9日下午,飛機抵達桃園機場時,上千四眾弟子恭迎,吳伯雄親捧佛牙舍利走下飛機,那一幕萬眾矚目,可謂千載一時,一時千載,是身為一個佛教徒莫大的福報,更是光榮的一刻。 吳伯雄事後說到:「當我們憂心國家道德向下沉淪,社會人心衰落,幾十年來,大師秉持『有佛法就有辦法』的卓絕精神和毅力,一步一腳印,不斷地辛勤耕耘,努力弘法,只為人心注入一股向上提昇的清流。」 2003年,吳伯雄捐出中壢老家,作為佛光山在中壢的禪淨中心,吳家佛堂還高掛著一副星雲大師所寫的對聯,「退一步逍遙自在;讓三分吉祥平安」,喻意深遠。 吳伯雄曾說,「像我這種人,要讓我服氣的人並不多,星雲大師就是。」而影響吳伯雄一生最大的,一是父親吳鴻麟老居士,二是星雲大師,他受大師開示感悟甚深。1994年大師「退一步海闊天空」的點化,他退出與宋楚瑜激烈的省長競選,避免國民黨分裂。 2007年,大師一句:「為百姓蒼生,應直下承擔,行菩薩道。」讓吳伯雄不再猶豫,推選上國民黨黨主席。 目前吳伯雄依然身兼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和中華總會榮譽總會長,「一路走來,始終如一」,除了對國民黨的忠誠,還有對佛教的虔誠、對師父星雲大師的尊重。 雖然吳伯雄已逐漸淡出政治,減少出席公共場合,更多的是身穿國際佛光會黃色背心,以身作則,落實三好──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做為公益人物的代表。 前一篇文章 佛教生命教育 培養歡喜性格 下一篇文章 百家宮廟 大明寺研習 熱門新聞 01【草木堪為友】一樹紅艷的行道大使 南洋櫻花羊蹄甲2025.05.1102學習星雲大師 廣結善緣 布施歡喜2025.05.1103紐西蘭南島佛光山 四度獲評優良建築2025.05.1304金業管理新挑戰 職場Z世代渴望被重視2025.05.1105星馬印汶閱讀研討會 500愛書人共讀《六祖壇經》2025.05.1306社論--脫中入美的經濟難關2025.05.1107【修行在人間】放下自在2025.05.1108佛光山功德主 傳承人間佛教信仰2025.05.1209佛光會慶佛誕 百萬人浴佛響應蔬食2025.05.1310蚊吸熱血 燙口嗎?2025.05.12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緬懷星雲大師 全球佛教學者暢談人間佛教245校雲端交流 凝聚三好共識推廣生命教育 林聰明獲特殊貢獻獎西方寺瑜伽課 接引民眾結法緣元宵乞龜 390兩大金龜亮相基督城地震10年 佛光山領眾祈願 作者其他文章行腳山西佛寺巡禮 懸空寺 萬法在其中心保和尚傳承星雲大師 為佛光山依止大和尚踢足球懷念星雲大師 巴西貧童參賽佛光盃巴西人向心保和尚請法 竟以《金剛經》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