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農委會宣布以每百台斤九百三十元收購剩餘糧,代收的農會抱怨「會賠錢」。農委會副主委陳吉仲昨天到雲、嘉地區了解收購作業,提出就地處理每百台斤補助十元、外送處理補助二十元方案,並表示為了穩定穀價,今年政府不會釋出公糧,二期稻作會推休耕補助。
陳吉仲昨到嘉義縣和立委陳明文及各鄉鎮市農會總幹事座談,各地農會針對倉庫、烘乾設備、調運車輛不足及收購價補償議題發言。陳吉仲會後表示,公糧三階段收購後的剩餘糧,農會以九百三十元收購,處理時可再獲十元或二十元補貼。
農委會農糧署副署長莊老達表示,現在烘乾稻穀大塞車,不是倉儲的問題,是因集中搶收才不順暢,請農民一定要等一下;現在不是怕農民排隊,怕的是烘乾場不開門。民間糧商要不要開倉,有市場機制與個人生意考量,但受委託收公糧的農會與業者一定要開,配合政府全力調度。
「政策不一致!」民雄鄉農會總幹事涂文生說,民雄鄉稻田已收割近五成,政府現在提出補助方案,對之前收成的農民不公,建議每分地只要有交公糧,就可直接補償現金。新港鄉農會總幹事陳永華認為剩餘糧收購,很難分辨內、外處理,建議全數補貼二十元,但農委會沒有同意。
雲林縣西螺、二崙地區昨天陽光露臉,稻田處處可見收割畫面。陳吉仲到雲林時說,呼籲農民不要搶收稻穀,依現行災害收購補助、救助方案,「收入」也絕對比較好,盼稻農不要因為天氣不佳,過早搶收。
陳吉仲說,今年稻穀價格雖比去年略低,但整體產量增加,有把握收入會比去年高。收購公糧調度會有專人負責,不再讓農民大排長龍,請農民安心。
西螺鎮廖姓農民表示,一期稻作豐收,產量大約增加一成,還有農友增加二成,但農藥、肥料、秧苗、代耕人力等成本漲價,糧價又不如去年同期,收入只跟去年持平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