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生活】不要對人輕下結論

文╱高愛倫 |2018.06.13
5379觀看次
字級

文╱高愛倫



我會因為一件事的認同而特別喜歡親近一個人;我也會為很多事件的累積而停留在遠觀一個人的距離。只是,我不輕易對人下結論。



甲乙是好朋友,有一天,乙跟我說:我不喜歡跟他聊天了,以前覺得他博學通理,聽他說話如同進修,但是偶爾我有自己的主張時,他就一定要強力說服、強力舉證、強力駁斥……總之,他就是一定要說贏為止。



閒聊論事,遇到不同的聲音卻還能繼續聊下去,其實可以有增長見聞的啟發或快意,但如果鎖定在「我就是比你會說」、「你就是說不過我」的目的,這種說贏對方的得意,就真的讓人啞口無言的落入無趣了。



當然甲乙的不良感受很快就化解消弭了,因為甲懂收斂,乙懂釋懷,彼此才能完全沒有芥蒂的一如從前。



一個對別人懂得讓步並對自己要求進步的人,在情緒與口舌上必然會調整嘴臉的仰角弧度,就算狠將全勝,看來輸家的一方,也不過是輸掉火氣與霸氣、輸掉跋扈與蠻橫,但卻為知書達禮的文明加分,也為積善敦睦的禮教加分;是以,贏者未必是贏,輸者未必是輸。



鄰居吳美錦老師,每天早上固定習慣聽一、二段演講,看一點書,我很喜歡閱讀她的閱讀,汲取她的日月精華,我透過她,偷懶但取巧的學習著;今早,她說了一句簡單卻極有趣的話:這個時代已經無所謂「放諸四海皆準」的信條了。



人和人的距離再也不分天涯海角,可是溝通成效卻愈來愈咫尺天涯,就是因為凡事已無『皆準』吧?與時並進修定新觀念是好事,但無厘頭式的為顛覆而顛覆盲從,卻造就了人文發展的焦土政策;不重要的事可以掀起很大的衝突,重要的事卻銷聲匿跡藏在深處。



人的自私,人的自我,人的自尊,全都被放大了,人的自律,人的自修,人的自愛,卻全都被縮小了;這樣加劇的落差很容易擴大性格與語言上的貧富懸殊,一旦遇事爭論,當然很難定焦在事件本身,於是有理說不清,愈扯愈無明。以致整個社會都被本位主義的捍衛觀念把持著挾持著。



摘除溝通障礙是有節奏的。



第一,先學會並允許異議者把話說完。



第二,先學會不帶攻擊性的表達重點。



第三,先學會不用意識形態的成見去編造弦外之音。



第四,先學會辨認辯論的內容是不是定位在相同的主題與焦點上。



第五,所有聽聞都是參考,沒有經過確切明證,不要輕易下結論。



對人對事不要輕易下結論是非常重要的基礎態度,能夠如此的人,通常不會以訛傳訛,通常不會造謠生事,通常不會捕風捉影,通常不會指桑罵槐,通常不會節外生枝……不輕易對人下結論,不敢說是美德,但至少是很好的習慣。



用情緒去解釋字詞的用意,絕對是徒勞無功又製造事端的。但是在職場與社群裡很容易發生這樣的誤解。



比如,簡單的「提問」,會被翻譯成「質疑」,於是「你憑什麼質疑我?」就變成很大條的衝突。



又如,「告知」、「知會」是很一般的倫理與禮貌,但是忽略者會解讀為「我幹嘛要跟你報告?」於是莫名其妙的就發展出勢不兩立。



還有如,在兩個朋友或陣營的角逐中,除了選擇選邊站,難道就沒有任何其他可能?扮演和事佬是一門學問,雖然都是從好心善意出發,有的人可以讓兩造握手言歡,有的人,卻會掀出更大的惡夜狂浪。



在我歷經人生後,不管是滾燙的熱鬧,還是輕盈的獨舞,我都可以自在淡定的安然,這一方面是學習而來,一方面也是個性如此;我自認:因為我不輕易對人下結論,所以我絕少恩怨,周圍更無是非之人,這種無雜音的生活空間可以讓人穩定的看待自己,才是地表最適合人居住的類虛擬實境。



「永遠不要從別人嘴裡去認識另一個人」這句話很打動我,也讓我整理出自己一向秉持「不要從我的嘴裡去論定另一個人」的本心,可是關於另一人的好,我樂於傳頌。



我也喜歡這一句「如果你不是瞎了,就不要透過別人來認識我」,所以我會安慰受傷的朋友跟我做相同的選擇,少跟來說廢話的人說廢話。



看到鐵哥兒們的勾肩搭背,聽到女友們一日幾通電話的黏膩,我偶或會心虛自己跟朋友之間的虛實究竟如何?我有知己嗎?我有閨密嗎?我的形而上交談風格,能建立兩情不忘的友情嗎?如果我有祕密我能跟誰說?我可曾知道誰的祕密?我為什麼絕少開口詢問任何人的私事?我的關心到底從何表現?如果有一天我臥床,我會接受誰的探病?我能夠列出最親密對象的排行榜嗎?我有把握告訴自己誰對我的喜歡是最真切的?



在這些所有問號裡,其實重點不是有沒有答案可結論,而是,這樣的自問自答,怎麼一點都不像我已經展現幾十年的熱情形象?我確定這不是一種性格分裂,想來,是我內在偏愛靜謐的孤獨,外在卻執迷活在入境隨俗的制約規範中。



我的話題多半圍繞在邏輯觀念、作家、電影、舞台劇、美食……我跟朋友很少談朋友,我們幾乎不會提任何不在現場人的名字,會不會因為我們不談論單一對象的個人私事,所以造成我們不自知的距離?因為有一種說法,交換祕密才是友情的黏著劑。



日常裡,我在乎的是我的飲用水安全嗎?我可以憑證買優惠電影票了!我的朋友家人能因我而快樂嗎?我會花心思與人愉快相處,但我不花心思去猜想拆卸每一句話是否別有他意。



我嚴厲檢查自己的待人,要求自己不要對人輕易下結論,最終我發現,我對自己也無從結論。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