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農業缺工慘,宜蘭枕頭山蓮霧農民,原本應在還未成熟採收前的中果期就要套袋,但因缺工太嚴重,只靠著十多名阿公阿嬤輪流幫忙,有果園直到採收前十幾天才套袋,之前只能看著肥美的蓮霧被東方果實蠅叮咬,卻無能為力。農民盼政府能開放外籍移工幫忙,做這些繁複且重複性的勞力工作。
「看著蓮霧愈長愈大,卻沒人可以幫忙套袋,只能噴更多的農藥防止東方果實蠅叮咬。」宜蘭果農張孟禎無奈的說,種蓮霧是密集又繁雜的工作,必須疏果三次,拔新芽、套袋、施肥噴藥,短短兩個月內有很多重複性工作要做。
張孟禎曾雇請三名「阿姨」幫忙套袋,三人加起來二百二十三歲,一人一天一千二百元,雖然比基本工資高一點,但須風吹日晒雨淋,除了外籍移工,國人真的沒人要做。
因本地工人不足,他只好慢慢排隊等工人,或是多噴幾次農藥撐著,但是噴藥也不便宜,一天要三千元。當地農民原本多種植紅心芭樂、蓮霧,近年耕作面積逐漸減少,主要原因就是請不到工人。
張孟禎感慨,這種非技術性工作,而是勞務性工作卻請不到人,若能開放外籍移工幫忙撐住,農民就能有更多時間提升耕作品質與技術,否則經營規模只能愈縮愈小。
「很多工業移工逃跑後,會到農村工作,只要有錢賺,他們就願意做。」員山鄉果樹產銷班班長吳文旭看著滿園水果,卻沒有人力可以套袋,他質疑為什麼農民不能合法申請外籍移工。
面對宜蘭果農缺工求援,農委會表示,宜蘭今年有技術團及耕新團兩團人力,約有五十至六十人可協助,若農民有需求,可以跟宜蘭縣農會登記缺工。至於未來的農業勞動力政策,農委會強調,仍希望以本國人為主力,未來會檢視各項措施執行成效後,再評估引進外勞的可行性與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