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尼伯特颱風將台東荖葉園摧毀殆盡,搭設荖葉園棚架的水泥柱和鋼筋被當成廢物堆在垃圾場,最近藝術家賦予它們新生命,成為地景藝術(圖/中央社)。
【本報台東訊】前年尼伯特颱風將台東荖葉園摧毀殆盡,搭設荖葉園棚架的水泥柱和鋼筋被當成廢物堆在垃圾場,最近藝術家賦予它們新生命,成為地景藝術(中央社)。
前年夏天,尼伯特風以超過十七級的強風橫掃台東縣,超過九成的荖葉園倒塌或破損,農民只能用怪手把搭設棚架的水泥柱和鋼筋挖起,送到台東市垃圾掩埋場,這批被丟棄的水泥柱和鋼筋,最近被重新矗立在南迴公路大鳥海邊,成為地景藝術。
台東縣文化處視覺藝術科長李屏宜表示,該地景藝術名稱是〈屾〉,是由去年台北世大運開幕式的聖火裝置設計團隊「豪華朗機工」團隊創作。
李屏宜轉述,該團隊認為大地藝術的本質,是將生命的循環再生,融合自然美景當中。一次機緣下,該團隊看見一處水泥柱廢料,因為知道形成原因,於是成為創作題材。
「豪華朗機工」表示,〈屾〉是對「後山的山」致敬的作品,希望能利用荖葉園留下的鋼筋水泥柱,手工打造一座山,以水泥柱為基座,根根整齊地矗立在大鳥的海岸線上,並將廢棄鋼筋對接拉出鏤空的山稜線,這座山會隨天地的自然運作,而緩緩消失。
李屏宜表示,用當代的藝術觀點,留下一件安靜而碩大的作品,從台東大地藝術季出發,讓國際能看見當地議題,讓世界一起對土地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