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府研考會統計,去年有關防火巷投訴案件高達五千零五十八件,比前年暴增一倍。檢舉內容多是垃圾廚餘、大型家具等丟棄物,或汽機車違停和路障路霸,防火巷亂象恐危及公共安全。
目前沒有防火巷專法可管,現行建築法規也已取消「防火巷」字詞,改以「防火間隔」取代,防火間隔距離沒有限制,如果兩屋間小於一點五公尺,外牆與門窗材質必需具備一小時以上防火時效。但老舊房舍並無此等建築安全規範,既有的防火巷仍扮演著防止火勢蔓延重要功能,倘若有相關管理條例伸張公權力,將更能維護交安和公安。
曾見許多商家或住戶,占用防火巷架設鐵皮屋遮雨棚,擺設花盆、水槽、爐台廚具和瓦斯桶,不但影響行走空間,妨礙消防水管救火動線,堵滿易燃物品,如遇火警更是火上添油,災情後果不堪設想。
而且有些人跡鮮少的防火巷,亂丟垃圾、雜堆廢棄物,造成市容環境髒亂與孳生蚊蟲傳染病,不可不慎重處理,以防患於未然。
各地方政府應列管轄內所有防火巷,明定公告罰則,強制拆除違建加蓋物,保持巷道淨空,宣導民眾重視防火觀念和維護道安公德,才能有效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政府可以補助綠美化及文創資財,創造綠能藝能經濟,像台南的蝸牛巷、茉莉巷,即是官民合作讓防火巷華麗轉身的成功典範,值得取經學習。
捍衛居家安全和居家品質,人人有責;防火巷管理條例,應該及早訂定實施。
郎英(台中市 ╲ 教育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