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茂昆請辭獲准,擔任教育部長四十一天最大的「政績」就是「拔管」。而啟動「拔管」的跨部會小組中,吳就是學術界代表之一,一路走來,不但證明這個小組的適法性有問題,更重要的是由這個小組在法律代表的加工下,做成了要台大重啟校長遴選的公文。問題是管中閔當選台大校長這一件事始終都沒有「處理」,隨著吳部長下台,未來新部長上台之後,還是必須要處理此事,否則,台大校長懸缺與教部行政疏失的問題將永遠被視為教育史上的「大汙點」。
觀察吳茂昆上台的這四十一天,只有一個感覺,就是什麼教育專業都沒看見,政治專業卻是表現「傑出」。可惜的是,他在國際級的超導專長才完全沒有發揮作用,賴揆根本只是想用他來「拔管」。推動教育改革卻找了一位完全不懂教育的科學家來擔任教長,蔡政府的用人哲學真的只想到政治與選舉而已!吳部長還表明自己人格受到侮辱,以高道德標準請辭,他卻不知道自己的這四十一天已做了教育界最糟示範。
吳茂昆接手前教長潘文忠的「爛攤子」之後,完全接收這個爛攤子的既定方向,沒有重新去了解管案的來龍去脈,不做全盤的審視,只知道順著政治風向走,這樣的政務官不去抓百年樹人的大方向,卻在政治操作下快速完成上峰交代的任務,無視全國教師、學生與家長對教育改革的殷切期待。看來蔡政府真的不懂教育是什麼,只知道一直要把政治之手伸進教育這一塊,吳茂昆做了臨時打手,賠上自己在國際學術的名聲,真的是不值得啊!
一個「拔管案」迄今沒完沒了,卻先拔掉了兩位教長,小英和賴揆難道沒有看出這樣的政治操作是違法的、是錯的嗎?再看看台大學生與家長希望管中閔參加他們的畢典,這代表什麼?若是對管中閔沒有期待沒有尊重,他們何必如此熱情相約?這樣做不正反顯出教育部從一開始到現在為止,所謂的「卡管」、「拔管」根本就是「假議題」,愈操作下去愈顯得捉襟見肘處處難行,卻又不敢放手,瞻前顧後徒增民怨,更麻煩的是砸了教育部的公信力,未來再多的教育改革,全國教師與家長還會再相信教育部嗎?
隨著吳茂昆的下台,小英總統,「拔管案」就叫停吧!讓教育還歸教育,讓專才來帶領教育,別再浪費時間與精力做毫無意義又沒有價值的政治操作,教育大計是不能等的,我們已錯過很多好機會了,別再繼續錯下去啊!
孔令信(台北市╲銘傳大學新聞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