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種電 環保是門好生意 李祖翔 |2018.05.26 語音朗讀 2971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目前最大的全民電廠「擔仔六號」仍在開放群募。 圖/陽光伏特家提供 屏東福慧大同之家設置的太陽能板,既降溫省電又能增加捐款收入。 圖/陽光伏特家提供 「陽光伏特家」的3名共同創辦人,左起為馮嘯儒、陳惠萍、鄧維侖。 圖/陽光伏特家提供 文/記者李祖翔 是否曾怨嘆自己只是個小資族,沒錢又沒背景,不能像大財團大手筆設置電廠賣電賺錢?「陽光伏特家」經過兩年多的努力,已成功讓3500個平凡百姓成為太陽能電廠股東,不但每年有穩定的收益,還為保護地球盡一分心力。 為達2025年「非核家園」目標,政府力推太陽能發電,認為未來20年發電量可達到200億度,並預計醞釀2.7兆元商機。民間就有人趕搭順風車,以太陽能發電來創業,打破只有系統業者、財團才能賺環保財的印象,把利益回歸全民,讓大家一起賺,只要花新台幣15160元投資一片太陽能板,10年可回本,20年後可再賺進11446元,報酬率高達6.29%,還能順便愛護地球。 群眾募資 集綠電獲益 「陽光伏特家」共同創辦人陳惠萍指出,透過上述集資購買太陽能板的方式,目前全台民眾已小額集資共創34座「全民電廠」,「陽光伏特家」目前也成為台灣第一家以群眾募資方式成立電廠的最大平台,2年來有3489位民眾出資,累積29萬3188度綠電,已分配的獲利是198萬6508元。 如何想到以此方式讓民眾參與環保行動?陳惠萍坦言,她觀察到「人民普遍對能源政策無感,最大問題在於沒有利益」,但環境問題只靠少數人是沒有辦法解決的,於是她開始搜尋有沒有一般民眾可以參與的平台?遺憾的是:沒有。她不禁納悶,台灣太陽能板產量僅次於中國,為何只能拿來外銷?如果不在使用端上做努力,怎麼可能為環境減碳? 在創立平台前,她不免俗地要先釐清一個問題:過去台灣為什麼無法讓全民參與綠能行動?技術、產品無庸置疑是成熟的,政策在「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修正草案通過後,也可以用優於市價價格賣出去,已經有了應用市場的發展,可是一座30坪、容電10瓩的太陽能電廠,動輒要80萬元,地點還須適當、合法,評估的結果似乎只有大企業能設置。恰逢群眾募資十分興盛,她突發奇想,把一座電廠化為數百片太陽能板,開放民眾認購、降低參與門檻,共同創造出可以共享的利潤。 提供屋頂或投資集電板 陳惠萍和夥伴研究出「綠益共享」和「綠能公益」兩種投資模式,除了共同投資賺錢,還能結合弱勢團體,創造更多社會價值,例如有人購買太陽能板,把20年的收益轉贈給一些公益慈善機構,達到非一次性挹注善款,而是永續享有每年分配到的利潤。 除了共同購買太陽能板,另一種參與方式則是:可提供日照優良的屋頂放置太陽能板,無論屋頂坪數大小,只要合法、具安全性且日照充足,就能開案擺上幾片太陽能板,所以目前有不少公司行號、學校、民眾和系統業者,紛紛與「陽光伏特家」合作,幾乎每推出一個方案都被秒殺。 陳惠萍坦言,雖然最初立意是讓年輕人有機會小額投資、終生受益,所以一片只訂價在13000至19000元間,但根據統計,投資者年齡層還是落在50至60歲的中年族群,有人甚至一次認購200片,實力不容小覷。 很少有一間公司成立時,敢對股東承諾「保證獲益20年」,但「陽光伏特家」做到了。以目前最大方案的台南「擔仔六號」來說,容電達499瓩,約1694片太陽能板10年內皆可回本;陳惠萍說,第一個推出的「擔仔一號」,是民眾提供屋頂設置的,只有44片太陽能板,能容11.44瓩,內部報酬率高達 7%,僅主婦聯盟就投資了其中的20片。 分散風險 多投資幾處 看似百利而無一害的綠能投資方案,依然存在著平台責信度和設備萬一遭逢天災人禍可能導致毀損的風險。由於雙方關係要綁約達20年,不是光募到錢、裝好太陽能板就結案了,所以「陽光伏特家」乾脆自己架設、經營群募平台,以便隨時發布發電受益分配、追蹤所投資電廠的狀態,讓投資行動透明化,投資者隨時可監控所投資的電廠是否正常營運。 「陽光伏特家」也怕天災人禍,因此在申請設置時都強調安全簽證,要符合能抗風的結構安全,並提供民眾20年的保固,若出現不可抗力的意外,就拿理賠金分給所有投資人,讓大家不致血本無歸。陳惠萍說:「沒有百分百穩固的投資,想進一步降低風險,建議每個方案都各買一點。」 會想出這種環保的創業模式,可想而知,獲益多少不是陳惠萍等人的創業目的。「我們的初衷是讓台灣更好」,陳惠萍偶爾會忘記「生意」的事,把時間放在替公益組織媒合贊助上。例如她曾為屏東福慧大同之家媒合企業贊助 550萬,好在其屋頂蓋容電100瓩的太陽能電廠,同時為屋子降溫省電。 廣種福電 利人也利己 「他們的鐵皮屋是合法的,但對住在其中的精神障礙者而言,太熱會不利於情緒穩定,在屋頂裝置太陽能板能降溫3~4度,還能在未來20年靠發電收入上千萬元。」目前參與這項「守護福慧大同之家種福電計畫」的名人,有屏東縣副縣長吳麗雪、經濟部長沈榮津、科技部長陳良基、台灣大哥大基金會董事長張善政、名導演王小棣、名音樂製作人陳珊妮與侯志堅等,可說是結合各界共創美好的典範案例。 陳惠萍說,台灣的能源發展非常需要民眾參與,創立這樣的平台就是想要有好的未來,而未來是靠自己努力爭取的,「當我們都是政策的利害關係人時,就不會無感了!」 「陽光伏特家」的擔仔六號群募網址:www.sunnyfounder.com/projects/67。 前一篇文章 限塑令奏效了嗎 下一篇文章 端午吃粽很環保 熱門新聞 01【人間氣象】 致青春未遂2025.05.0202【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3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4歐洲佛教聯盟會議 維也納佛光山召開2025.05.0205【悅讀人生】柏林大合唱 千人齊祈福2025.05.0206助緬重建 佛光山、佛光會、星洲基金會再捐物資 2025.05.0307【寓言故事】天宮保健官到人間2025.05.0408【深頁凝視】《小書店大繪集》手繪匠心獨具的書空間2025.05.0409【營養專欄】這些奶,你喝對了嗎?2025.05.0310【時事必考題】季節大事2025.05.02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交通號誌 夏日減秒因應 未來建築潮流 和小生物當鄰居倫敦空汙地址 改變歐洲房價網購減碳 從包裝循環利用做起 作者其他文章家扶無窮世代計畫 5千萬元缺口待補 憂YTR倡偏方 陽光急闢謠:燒燙傷快「沖冷水」2022金扶獎頒獎 賴清德勉勵5位自立「家扶兒」淨灘、立槳到吃素 培力園帶孩子體驗生活新風貌讓愛流動 祖父母為己立傳邀祖父母為自己立傳 壯世代讓家庭的「愛」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