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柏齡(資深媒體人)
台北田徑場草皮上,攝氏三十五度的高溫,七、八歲的小朋友在草皮上揮汗奔跑,追著足球,最後,在一陣混亂當中,射進球門!家長比小朋友還要興奮的大聲狂喊,全身溼透、滿臉漲紅的小朋友,表情也充滿著快樂、驕傲!
這是時下最流行的,兒童足球比賽,家長不像以前,小孩放學後扔到補習班補學科才藝,而是直奔足球場,讓孩子們忘情奔跑,哪怕全身汗、摔倒好幾次,家長眉頭都不皺一下。過去雜草叢生的足球場地,再也不是空無一人,而是一直都有球隊使用,因為,台灣的基礎足球人口,在近年來有了明顯成長。
全球知名體育頻道SNTV亞洲資深編輯表示,十年前來台灣,踢足球的人少之又少,今年來看,已是不可同日而語,明顯感受到台灣這個足球沙漠,已冒出新芽。中華足球代表隊在FIFA國際足總的世界排名,從一百八十多名,快速提升到一百二十一名,讓足球運動掀起熱潮。中華隊換了英籍教練之後,突飛猛進的成績,接下來還能好到什麼程度,也帶進了更多開始注意足球的新人口。
而隨著二○一八俄羅斯世界盃即將開踢,更多的年輕朋友開始關注這項運動。每屆世界盃總是有很多所謂的「四年一度球迷」,今年同樣有,但黏著度預計會更高,變成更深入的球迷,因為足球運動在世界各地結合時尚、商業合作、象徵國力發展的加總效果,讓這項原本就是全球最多人口的運動賽事,關注度持續成長中。
全台各地可以說足球運動遍地開花,從幼兒的「足球體適能」、從小到大分齡的正規梯隊、學校的校隊、甲組的球隊,乃至於成人興趣班,可以說是五花八門,想踢球不怕沒地方。
但認真說來,國家隊如何能夠在國際賽事上增加競爭力,是台灣足運的最大罩門,因為台灣沒有職業球隊、聯盟,許多學生到了國中高中面臨升學的要求,導致大多選擇捨棄累積已久的正規訓練,也就是說,年紀愈往上,發展空間愈限縮,對於國家隊來說,會造成球員來源不易的問題。
前瞻計畫裡面,的確有編列興建大型球場的預算,但足壇人士最關心的,還是職業聯賽何時開啟,唯有像職棒一樣,有職業級的踢球選擇,才有可能最大程度地讓足球人材增加及培養,不然像台灣近幾年一直堅持到最後的足球員,最好的選擇,可能就是旅外加入其他國家的俱樂部當雇兵。
再舉個實例,非洲茅利塔尼亞足球隊的世界排名,有辦法在兩年的時間裡,從快要二百名拉進一百名以內,經濟條件、國力跟足球基層人口,都不遜色的台灣,更有本錢將世界排名往一百名挺進,前提就是各階段球隊要快速大量發展,像金字塔一樣,而職業聯賽就是頂端,而各年齡的梯隊,則是紮實的發展基礎。
這樣的看法,漸漸在台灣足壇累積共識,有朝一日若真能實現,台灣的足球發展,將進入全新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