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銀賜(澄心法教師)
童軍活動前一天,兒子對於所需的書面考核報告,仍停留在上網搜集資料的階段,磨蹭了半天也沒多大進展,而且不時跳開畫面,看更吸引他目光的實況組。
由於報告最後要以書面呈現,就必須向我借印表機,而平時為節省空間,家裡的印表機是收起來的,要用的時候才會接線、插電。當兒子自認為完成報告向我商借時,已是晚上八點多了,我藉機看了一下他的報告,發覺不僅字數沒達到要求,其中一段更有點文不對題,想叫他一起來改進時,得到的卻是滿口的「等一下、等一下」。
當我聽到那充滿搪塞與不耐煩的語氣時,當下便不動聲色地悄然回到房間,心中賭氣地下了個決定:「印表機,老子不一定要借,有需要的話,便利超商方便得很!」
五分鐘不到,兒子就來到房門口,一臉笑容、態度溫和地請我幫忙。一時間,我愣住了。本想撇下不管的心寒及稍早想要幫忙校稿的熱情都沒了,心中不冷不熱,腦子一片空白,不知如何回應這個預期中的邀請。
「來來來!」不久,靈感來了!我示意他跟我一起來到客廳的月曆前,管他是情勢所逼還是心甘情願,順勢要求:「接下來七天,不准跟我借電腦!如果可以,我就答應幫忙。」一開始兒子還認為七天太久,討價還價。我解釋說,「接下來你有兩個接連的活動,都在外過夜,實際上在家不能借用電腦的時間,只有兩個晚上。」這時他才露出笑容,勉強答應。
接下來我們在電腦前,針對童軍書面報告的題目「女童子軍在世界有幾個中心?」再搜尋了一下,才發現,原來最後成立的第五個非洲中心,並不像前四個有固定處所,而是在整個非洲移動變換的。至此才會意過來,為何童軍老師在兒子抽到這個題目時,詢問了一下是否要更換。的確,若不仔細留意,搜集到的資料就不完全,這道題目對初學者的確是有些挑戰。
最後,我們趕在睡覺前完成書面報告,雖然只有兩頁,但看到成果列印出來時,孩子也開心地笑了。我順勢俏皮地說:「有老爸在,不賴吧!」
常聽到家有青少年的父母經驗分享時說到要「放手」,但那語氣聽在我耳裡總覺得怪怪的,好像有些無奈的成分在裡頭,反而有點像是「棄守」。我認為,正如同孩子學腳踏車一段時日後,隨著操作技術的成熟,我們會試著放手不再扶持,但仍會留在現場陪伴,不是嗎?我們沒有一走了之,而是在旁觀看,準備隨時伸手應變、協助,或適時拍手叫好、鼓勵。這樣的放手,似乎更合乎人性,也更有助於親子關係的發展。
對我而言,放手不是棄守,而是另一種形式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