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台電今年補助苗栗縣政府一點五億元在通霄漁港投放人工魚礁,第一期預計投放二十一座已完工,還要繼續執行二、三期。學者與環保團體都認為,人工魚礁在國外是保育工作,但到了台灣,沒有評估後續效益,無巡守人力、聚魚效應更可能成為過漁陷阱,是錯誤政策。
國際過去會透過投放人工魚礁恢復生態資源,該地區也會被列為嚴格的禁漁區。目前台灣共有八十八處人工漁礁區,近年來因為沒有經費,已經不再投放。漁業署曾委託中研院調查發現,不少人工漁礁破碎、出現沙埋狀況,效益也待評估。
近日因深澳電廠引發瑞芳保育區爭議的台電,回饋鄉里補助苗栗縣政府投放鋼鐵製作的人工魚礁。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鄭明修直指,生物需要自然的生態環境,都已經這個時代了還投放人工魚礁,「魚哪有住在鋼鐵房子裡?」意指政府保育觀念沒進步。
海龍王愛地球協會執行長林愛龍也表示,台灣投放人工魚礁後,不但沒有增加海底的魚群,而是把魚群聚集後,「更方便釣客一網打盡」。他說,國際上的人工漁礁區通常會有設置相關措施,但台灣後續就無相關作為,只限制不能拖網,事實上,卻還是常在當地發現網具,學國外卻只做半套。林愛龍表示,想要聚魚、恢復漁業資源要處理海洋汙染、畫設海洋保護區等,這些都比光花大錢放人工魚礁要好。
對此,漁業署坦言,巡守人力確實有限。漁業署署長黃鴻燕表示,人工魚礁本來就是可以形成一個天然魚場,至於是否再進一步畫設保育區,像國外一樣完全禁止捕撈,黃鴻燕說,這是個嚴肅議題,要跟漁民、民間團體充分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