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餐水果拳頭大
在地、當季、多樣化
.菜比水果多一點
當季且深色達1/3以上
.豆魚蛋肉一掌心
以豆類為優先選擇
.飯跟蔬菜一樣多
至少1/3為未精製
.每天早晚一杯奶
一天1.5至2杯
.堅果種子一茶匙
每日1份堅果種子
圖/國健署提供
國健署首度公布「我的餐盤」圖像,小朋友在記者會上展示實體餐盤。圖/邱德祥
【本報綜合報導】為改善國人營養攝取不均的情況,衛福部國健署昨首度公布「我的餐盤」,將六大類食物每日建議攝取量圖像化,讓國人更易理解各類食物該吃的比例,「看圖跟著吃」,更容易營養均衡。國健署呼籲業者設計菜單時符合「我的餐盤」比例,也鼓勵業者製作實體餐盤,讓全民朝均衡飲食目標邁進。
建議業者
菜單餐盤照著做
國健署副署長游麗惠說,上班族、通勤族多以外食為主,沒有時間規畫營養攝取的種類,容易導致熱量過多、營養卻太少。
根據國健署三月公布的報告,我國十九至六十四歲成人中,高達九成九每日沒喝足一點五杯乳品、九成一沒吃足一份堅果種子、八成六沒吃足三份蔬菜、八成六沒吃足兩份水果,卻有五成三吃豆魚蛋肉超過六份的建議量,營養不均情況嚴重,女性尤甚。
為讓民眾更容易「吃對比例」,國健署將「每日飲食指南」建議的六大類食物建議攝取量,轉換成「我的餐盤」圖像上不同面積的六大區塊,圖像面積大小對應著建議攝取的比例。
二○一八年每日飲食指南建議,成人每日應攝取全榖雜糧類一點五至四碗、蔬菜類三至五份、水果類二至四份、豆魚蛋肉類三至八份、乳品類一點五至二杯、油脂三至七茶匙與堅果種子類一份。
「我的餐盤」圖像上的面積,全榖雜糧類約占三分之一、蔬菜約占四分之一、水果又比蔬菜少一些、豆魚蛋肉只占大約六分之一,另應攝取乳品、堅果種子類。油脂會在烹調時添加於菜餚,因此不在我的餐盤圖像中呈現。
國健署長王英偉提醒,全穀雜糧類宜以維持原態、未精製者為主,如糙米、全麥製品、燕麥、玉米、甘藷等;豆魚蛋肉類以豆類優先;蔬菜和水果宜選擇在地、當季的,且種類宜多樣化,青菜又以深色為佳。
每天早晚一杯奶
達標不難
至於國人奶類攝取不足,游麗惠說,其實只要一天喝一點五杯牛奶,或透過將乳品烹調在菜飯裡,或食用起司、無糖優酪乳等方式就能輕鬆達標。
國健署提出六大口訣:「每天早晚一杯奶、每餐水果拳頭大、菜比水果多一點、飯跟蔬菜一樣多、豆魚蛋肉一掌心、堅果種子一茶匙」。
游麗惠說,建議以「我的餐盤」比例飲食,成人一餐熱量約控制在八百五十大卡,若是平日活動度較低者可將餐盤裝四分之三滿,熱量約六百五十大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