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南訊】台南昨天白天悶熱,中午三十一度高溫,水情燈號也維持水情稍緊的綠燈,最近南部天氣炎熱,曾文水庫蓄水量再下降,梅雨季第一道鋒面最快三日抵達台灣,南區水資源局昨趁著曾文水庫正值低水位,舉辦水庫防淤隧道專案操作小組演練,盼能在雨季來臨前進行排砂以利儲水。
老天爺不下雨,連占地近二十四公頃,位於台南中華醫事科大旁的仁德滯洪池都只剩下龜裂的地面,曾經能泛舟的埤塘如今放眼望去彷彿一片大草原;附近居民表示五年來首見此景,連原本的溼地生態都不復見,顯見缺水危機。
台南仁德地區過去水患嚴重,原本的滯洪池水量充沛,不僅能泛舟,還曾放養魚苗,防治登革熱,沒想到如今嚴重乾涸,僅剩下龜裂的地面,原本的溼地生態也消失,不像是擁有溢流堤、自動閘門,以及環湖道路等的滯洪池。
台灣南部今年降雨明顯偏低,最近天氣炎熱,供應嘉義、台南地區農業灌溉用水的曾文水庫,目前有效蓄水量只剩三千一百九十八萬公噸。
水利局長黃世偉表示,曾文水庫防淤隧道去年十一月完工後,預估每年可排砂一百零四萬公噸,目前正值低水位,除後續降雨時需考量蓄水利用外,遇颱風豪雨也可能帶來高濃度含砂水流,要掌握水庫泥砂濃度運移狀況,確保汛期水庫防洪、排砂運作順利以利後續儲水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