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鳴國小承租校園旁荒廢的農地,教學生種水稻,號召社區長輩參與。圖/馬鳴國小提供
【本報台中訊】自己的午餐自己種!台中市外埔區馬鳴國小學生不足一百人,校長李勝億五年前推動食農教育,帶領全校學生種水稻,收成後當成營養午餐的白米,如今種稻已成為校園特色,吸引學生回流。
馬鳴國小位於外埔區,全校包含幼稚園只有九十名學生,當地早期以種稻為主;出身農家的李勝億到任時,為了加強學習資源,承租校地旁的荒廢農地,邀請社區長輩參與,利用寒暑假教學生種水稻,增加農事體驗。
李勝億說,第一年僅四成學生報名,到去年已有九成學生報名,每年收成六百公斤白米,可供應營養午餐四分之一的米量,部分拿來義賣,讓學生學習行銷能力。
學校老師說,外埔區雖是農業區,但多數學生都沒有務農經驗,第一次下田插秧,孩子對踏進冰冷、溼滑的田地,感覺到害怕,隨著一次又一次的練習,不僅駕輕就熟,甚至種田種出興趣。
有學生說,從插秧到收割、碾米等,最後變成營養午餐的白飯,自己種的稻米,每口吃起來都有滋有味;也有學生說,自己下田種稻、種菜,才知道食物得來不易,以前喜歡吃油炸物或含糖飲料,現在開始重視吃進肚子的東西,也學會怎麼吃才健康。
李勝億說,每年寒假、暑假種田,學生即使放假也得從早到晚在學校,三月農閒就種植莧菜、空心菜、小黃瓜與茄子等,利用蔬菜收成時,舉辦校際親子烹飪大賽,讓家長與孩子共同參與,「投入食農教育後,孩子開始懂得真正的食物,也影響到家長與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