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陽博物館 認識宜蘭窗口 文/人間社記者林澄杉、游阿品 |2018.04.30 語音朗讀 6476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宜蘭向來以環保、文化、觀光立縣,將全縣視為一座大博物館的概念,在頭城烏石港溼地,發想於海岸單面山的特殊造型,以及與環境高度融合的建築設計,運用多種花崗岩暨鑄鋁板為素材,營造蘭陽博物館成為「認識宜蘭的窗口」。圖/記者林澄杉、游阿品、蘭陽博物館 先民生活圖/記者林澄杉、游阿品、蘭陽博物館 遊客前來參觀,並與「肩挑小販」(中坐者)蠟像合影。圖/記者林澄杉、游阿品、蘭陽博物館 京都天染織品環境裝置藝術展 本展覽是由日本京都染織藝術大師伊豆藏明 彥(Akihiko Izukura)、紐約茶藝書畫家孫采華女 士(Ines Sun),結合在地的蘭博團隊,歷經將 近一整年的宜蘭、京都、紐約三地串連,共同 跨國合作完成的生態藝術理念行動計畫。也是 繼美國夏威夷、紐約後,第一次在亞洲的正式 展覽,體驗結合天然染織藝術、與茶藝書畫世 界的生態環境藝術之旅! 展期:即日起至5月29日圖/記者林澄杉、游阿品、蘭陽博物館台灣扶鸞文化特展 鸞堂是清末宜蘭讀書人的團體,最初是由楊 士芳進士及李望洋舉人所領導,獲得縣內仕紳 的響應,很快發展到宜蘭全境,日治初期傳布 到全台灣,是發源宜蘭對台灣產生影響的文化 行為。 鸞堂注重培育人才、推動戒除鴉片、倡導詩 社、辦理各種社會救濟事業,對台灣有相當大 的貢獻。 展期:即日起至9月4日。圖/記者林澄杉、游阿品、蘭陽博物館蘭陽博物館館長陳碧琳,中原大學設計學博士,曾任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理事、國立台灣博物館研究助理、南華大學、朝陽大學、宜蘭大學等兼任講師。圖/陳碧琳提供 文/人間社記者林澄杉、游阿品 宜蘭向來以環保、文化、觀光立縣,將全縣視為一座大博物館的概念,在頭城烏石港溼地,發想於海岸單面山的特殊造型,以及與環境高度融合的建築設計,運用多種花崗岩暨鑄鋁板為素材,營造蘭陽博物館成為「認識宜蘭的窗口」。 蘭博主建物最高頂點朝向東方的龜山島,沿著西南方逐漸下降而沒入地表,整座建物形成三角錐體。外牆面直接嵌入土中,模擬巨石挺立的意象,藉由空間錯位,使建物與園區水域的烏石礁相呼應。 為了整合在地資源,陸續開闢「烏石港環境教育中心」等,成為蘭博本館延伸展館,並成立60多個蘭博家族,包括:校園館、自然館、歷史館、戲劇館、休閒農場、觀光工廠等,星羅棋布於蘭陽平原上,開啟在地文化保存與推廣新契機,使博物館成為生活與學習空間。 常設展 山之層 宜蘭為三角形沖積平原,「山」是宜蘭的母親,像一雙張開的手臂,攔下東北季風從海面捎來的豐沛雨量,供應居民充足的水源及穩定的自然環境。 多雨氣候和山勢,形成「迷霧森林」,溼潤的思源啞口河谷,以物種歧異度高見稱;巨大的檜木林,以及稜線上的冰河孓遺植物台灣山毛櫸,加上台灣欒樹、寬尾鳳蝶,還有山地湖泊,呈現生物多樣性。 山之層南洋紅豆杉、台灣粗榧、檫樹及巒大杉等40多種稀有植物,繽紛蘭花和蝴蝶、吸取來自森林的芬多精,碳循環與溫室效應,森林砍伐與森林保育,泰雅族生態平衡的智慧。 平原層 水與河川形塑了宜蘭平原生活方式,展示焦點在於曾經影響蘭陽平原社會經濟生活至深的動脈河川,以及充滿農家智慧的生活與水的聯繫。宜蘭人為了適應環境所提出的解決之道,從當中,找到他們與環境共處的態度。 「蘇澳冷泉」和「礁溪溫泉」,並稱為蘭陽平原深藏地下的兩個天然瑰寶,來自河川上游的潺潺溪水和中下游地面湧出清澈甘泉,是上天賦予宜蘭人的最佳禮物。 1920年代西門渡口,訴說著早期先民墾荒、耕地、播種、收割及產銷的生活狀況,呈現農、工、商純樸的生活景緻,孕育獨特的風俗民情。 海之層 宜蘭置身在整個環太平洋火山帶上,蘭陽溪匯合平原上的河流走向海洋,溪口沙灘和太平洋沿岸濕地,是水鳥的天堂。連結從赤道北上的黑潮,順著潮流,沉潛、湧升,在鰻魚苗群的洄游及珊瑚的搖曳之間,領略海底火山的震動。 烏石港、南方澳等10處大小漁港,漁民在周邊群聚形成漁村,醞釀豐富多元漁業文化。造船廠、鐵工廠、製冰冷凍廠、漁具行、油料行、報關行、雜貨店林立,討海人以隨緣隨份,樂天知命的心胸,面對浩瀚無垠的海洋世界。 重要館藏 先民生活蠟像 1920年西門渡口生活示意蠟像:有「乞丐」、「賣貨郎」、「挑夫」、「肩挑小販」、「紅頭師公」。 先民農作示意 有「割稻」、「汲水」、「灌溉水車」、「風鼓」、「龜形簑衣」等。 先民契約.手稿 地方民俗文化 頭城搶孤孤棧 特展 時光廊主題展 1964年,宜蘭開設太平診所的陳金波之家人,把三輪車送給新上任的蘭陽女中校長吳學瓊作為座車,直到1993年,她過世之後,學校把三輪車捐贈給文化中心,1994年又移轉給新成立的蘭陽博物館。吳學瓊是一位時代女性,終身未婚,所有心思都放這所宜蘭最優秀女校的「孩子們」,她治理蘭園20年,也是一代傳奇。 展期:即日起至5月29日 京都天染織品環境裝置藝術展 本展覽是由日本京都染織藝術大師伊豆藏明彥(Akihiko Izukura)、紐約茶藝書畫家孫采華女士(Ines Sun),結合在地的蘭博團隊,歷經將近一整年的宜蘭、京都、紐約三地串連,共同跨國合作完成的生態藝術理念行動計畫。也是繼美國夏威夷、紐約後,第一次在亞洲的正式展覽,體驗結合天然染織藝術、與茶藝書畫世界的生態環境藝術之旅! 展期:即日起至5月29日 台灣扶鸞文化特展 鸞堂是清末宜蘭讀書人的團體,最初是由楊士芳進士及李望洋舉人所領導,獲得縣內仕紳的響應,很快發展到宜蘭全境,日治初期傳布到全台灣,是發源宜蘭對台灣產生影響的文化行為。 鸞堂注重培育人才、推動戒除鴉片、倡導詩社、辦理各種社會救濟事業,對台灣有相當大的貢獻。 展期:即日起至9月4日 館長小檔案 蘭陽博物館館長陳碧琳,中原大學設計學博士,曾任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理事、國立台灣博物館研究助理、南華大學、朝陽大學、宜蘭大學等兼任講師。 陳碧琳是頭城在地青年,熟識地方自然暨人文特色,致力推動整體宜蘭成為生態博物館之都的目標,認為宜蘭有著豐富的自然環境及人文風貌,族群多元、人民熱情淳厚、文化活力充沛,經由組成「博物館家族」,達到共享博物館資源及相互合作之目的,陳博士始終堅持:「宜蘭就是一座博物館!」 前一篇文章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佛陀古今聖蹟大展 下一篇文章 哈瑪星台灣鐵道館 穿越鐵道百年史復刻地方人文情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3林育嫻 讓森林療癒變成生活方式 2025.04.2604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5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6【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07【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8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9【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10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桃園‧大溪 山環水繞景如畫 流連忘返碧波間新竹縣.關西鎮 地形貌似彩鳳飛 風景秀麗美里庄 作者其他文章創作多元 西畫蘊含國畫意境 陳忠藏美術館宜蘭綺麗珊瑚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