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佛陀古今聖蹟大展

李生鳳 |2018.04.23
2078觀看次
字級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佛陀古今聖蹟大展 圖/杜倫大學東方文化博物館、佛陀紀念館提供
佛館館長如常法師與東方文化博物館館長克雷格.巴克萊簽署合作協議。 圖/人間社記者李生鳳
波羅王朝奉獻塔 犍陀羅 西元1000-1099 (波羅王朝) 片岩 圖/杜倫大學東方文化博物館、佛陀紀念館提供
佛立像 犍陀羅 西元100-299 片岩 佛帶頭光,五官輪廓清晰,神韻平靜安詳。左手平舉,推測原作無畏印,象徵保護、和平、仁愛與遠離怖畏之意。左手已佚,原應位於左肩上方及破損頭光之處。厚重衣紋流利順暢,深受希臘造像藝術影響。 圖/杜倫大學東方文化博物館、佛陀紀念館提供
菩薩頭像 犍陀羅 西元100-299 片岩 菩薩意指覺有情之修行者,為教化眾生而捨下涅槃彼岸,可謂慈悲的化身。此菩薩雕工精緻圓熟,原應供奉在主殿的尊像。髮飾華麗,反映出當時犍陀羅地區貴族服飾的風尚。此作是杜倫大學東方文化博物館典藏品之一。 圖/杜倫大學東方文化博物館、佛陀紀念館提供
樹下誕生圖 犍陀羅 西元100-299 片岩 此圖為悉達多太子誕生的情景。摩耶夫人居中而立,右手攀無憂樹枝,身旁為其胞妹摩訶波闍波提,身軀已佚。太子自摩耶夫人右降生,帶頭光;梵天與帝釋天侍立於側,為新生的太子灌沐。 圖/佛陀紀念館提供
佛坐像 犍陀羅 西元100-499 片岩 中央主尊佛陀右手施無畏印,坐於台座上。佛兩側為供養人像,左右各有四尊,皆頭飾高髮髻,身穿犍陀羅佛教雕像常見的衣著,誠心供養佛陀。外緣飾以葉子紋樣。 圖/佛陀紀念館提供
降魔成道 林智信/2018年 80.5 x 90.5cm 木刻版畫 悉達多太子出山,渡過尼連禪河,至菩提樹下結跏趺坐,發大誓願:「若不成佛,誓不起座。」魔王波旬懼怕太子悟道成佛會令自己失勢,於是率領魔女前去誘惑,又下令萬億魔軍攻擊太子,然都無功而退。太子通過重重考驗,對外降伏聲色貨利的魔,對內降伏貪瞋愚痴煩惱等魔障後,徹見自己本來面目,止息一切妄想無明。圖/佛陀紀念館提供

文/人間社記者李生鳳、佛陀紀念館

因應佛誕節到來,佛光山佛陀紀念館與世界前百大的英國杜倫大學,將於5月12日至9月30日合辦「與佛同行─發現佛陀的故鄉」展覽和國際學術研討會。

此次杜倫大學東方文化博物館館藏借展的展品,介於犍陀羅西元100-499或西元100-299之間,材質以片岩為多,如:樹下誕生圖、太子沐浴圖、佛說法圖、禮拜佛陀圖、佛龕像、佛立像、佛坐像、菩薩頭像、菩薩及天人龕像、供養人像、鉢供養圖、葉形油燈、波羅王朝奉獻塔等。

另外,杜倫大學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尼泊爾藍毗尼園、迦毗羅衛城及周邊區域的首次考古發掘成果,考古學家約翰.馬歇爾的攝影典藏,以及國際著名版畫藝術家林智信首度創作的佛陀「八相成道」版畫及動畫影片,結合現代朝聖地、世界各地慶祝佛誕節等,都將在本次展覽一次呈現。

東方文化博物館

收藏中國文物精華

共同策展的英國杜倫大學東方文化博物館建於1960年,收藏超過2萬3500件來自中國大陸、埃及、韓國、日本與其他遠東和亞洲地區的文物。建館目的為收藏日益增多的東方研究學院所使用的東方文物,並做為教學與研究的資源。博物館、圖書館與檔案館委員會(MLA)認定中國大陸與埃及收藏品的地位「無論在國內或國際上都舉足輕重」。多件中國藏品不遜大英博物館、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收藏。

東方文化博物館館長克雷格.巴克萊(Craig Barclay)博士歷任在亞伯丁大學博物館、英國皇家鑄幣廠(the Royal Mint)博物館、大英博物館、約克博物館工作,2005年擔任杜倫大學東方文化博物館館長,而這個以中國藏品為主打的博物館,可說是他個人的最愛。

佛陀紀念館

現代佛教朝聖地

這次展覽除了佛陀的故鄉,也介紹現代的佛教朝聖地──佛陀紀念館。

只要有佛法流傳的地方,就有聖地。1998年,星雲大師至印度菩提伽耶傳授國際三壇大戒,當時西藏喇嘛貢噶多傑仁波切(Kunga Dorje Rinpoche),感念佛光山是弘揚人間佛教的正派道場,遂表達贈送護藏近30年的佛牙舍利心願,盼能在台灣建館供奉,讓正法永存,舍利重光,因而催生佛館。

佛陀紀念館就像人生的加油站,是心靈的百貨公司,是去除煩惱的清涼地,除了舉辦大型展覽、學術研討會,及深具指標性、國際性的大型活動,更設有繞塔、抄經、茶禪、心的旅程等課程,讓來館的人找到生命重新出發的力量!

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表示,今年佛館與杜倫大學共同策展「與佛同行─發現佛陀的故鄉」,結合犍陀羅佛教藝術、考古學家約翰.馬歇爾的攝影作品典藏及考古專家們發掘現場的紀錄圖片,為佛陀誕生地提供具體的考古實證,也讓佛經中的記載顯示在大眾眼前,同時舉辦國際學術研討會,以表世人。

為讓大家有系統的了解漢傳佛教藝術,佛館自2012年至2016年系列展出東方青州造像、西方絲路佛教藝術、南方南朝佛教藝術、北方明清水陸畫、明清故宮佛教藝術展等。今年2018年特別展出「與佛同行─發現佛陀的故鄉」,帶領大家一探中土佛教藝術起源的印度佛教藝術,並深入探究文物保護的意義,且特別以供奉佛牙舍利而建的佛陀紀念館為展覽場域,更是深具教育文化意涵。

波羅王朝奉獻塔

犍陀羅 西元1000-1099

(波羅王朝) 片岩

西元11世紀作品。此奉獻塔塔剎已佚失,剎身原有多重相輪,上接剎頂,象徵佛陀的淨土。每座奉獻塔塔基正面皆設一龕,龕內均有坐佛,鼓狀嵌板裝飾風格清晰可見。

其中兩座塔基四面皆有坐佛,代表北、南、東、西等四方。佛塔原刻有銘文,現已無法辨識。微型奉獻塔大多為信徒造訪知名佛塔之際,供養造像塔以獲得功德。

菩薩頭像

犍陀羅 西元100-299 片岩

菩薩意指覺有情之修行者,為教化眾生而捨下涅槃彼岸,可謂慈悲的化身。此菩薩雕工精緻圓熟,原應供奉在主殿的尊像。髮飾華麗,反映出當時犍陀羅地區貴族服飾的風尚。此作是杜倫大學東方文化博物館典藏品之一。

樹下誕生圖

犍陀羅 西元100-299 片岩

此圖為悉達多太子誕生的情景。摩耶夫人居中而立,右手攀無憂樹枝,身旁為其胞妹摩訶波闍波提,身軀已佚。太子自摩耶夫人右降生,帶頭光;梵天與帝釋天侍立於側,為新生的太子灌沐。

佛立像

犍陀羅 西元100-299 片岩

佛帶頭光,五官輪廓清晰,神韻平靜安詳。左手平舉,推測原作無畏印,象徵保護、和平、仁愛與遠離怖畏之意。左手已佚,原應位於左肩上方及破損頭光之處。厚重衣紋流利順暢,深受希臘造像藝術影響。

佛坐像

犍陀羅 西元100-499 片岩

中央主尊佛陀右手施無畏印,坐於台座上。佛兩側為供養人像,左右各有四尊,皆頭飾高髮髻,身穿犍陀羅佛教雕像常見的衣著,誠心供養佛陀。外緣飾以葉子紋樣。

降魔成道

林智信/2018年 80.5 x 90.5cm 木刻版畫

悉達多太子出山,渡過尼連禪河,至菩提樹下結跏趺坐,發大誓願:「若不成佛,誓不起座。」魔王波旬懼怕太子悟道成佛會令自己失勢,於是率領魔女前去誘惑,又下令萬億魔軍攻擊太子,然都無功而退。太子通過重重考驗,對外降伏聲色貨利的魔,對內降伏貪瞋愚痴煩惱等魔障後,徹見自己本來面目,止息一切妄想無明。

與佛同行─發現佛陀的故鄉」展覽

開幕時間:5月12日上午10時30分 本館大堂

展覽日期:5月12日至9月30日

地點:佛陀紀念館本館第二展覽廳

「與佛同行─發現佛陀的故鄉」

國際學術研討會

日期:5月12、13日

開幕:12日下午2時

閉幕:13日中午12時

地點: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佛光樓9樓國際會議中心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