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言而肥」,是個貶抑詞,意為把說出來的話都吃下去,而變得肥胖,後來比喻經常說話不守信用。典出《左傳.哀公二十五年》:
六月,公至自越。季康子(季孫)、孟武伯(名彘)逆於五梧。郭重僕,見二子,曰:「惡言多矣,君請盡之。」
公宴於五梧,武伯為祝,惡郭重,曰:「何肥也?」季孫曰:「請飲彘也。以魯國之密邇仇讎,臣是以不獲從君,克免於大行,又謂重也肥?」
公曰:「是食言多矣,能無肥乎?」飲酒不樂,公與大夫始有惡。
故事大意是說春秋魯哀公二十五年六月,魯哀公從越國回來,孟武伯和另一位卿士季康子在五梧迎接他。郭重看到孟武伯等人表面一套,背後一套,便對魯哀公說:「大王,這兩個人經常說你壞話,你要留心觀察。」當然孟武伯也十分厭惡郭重。
後來,魯哀公宴請群臣,孟武伯代表向哀公敬酒時,便想找機會羞辱郭重,在宴席上他就故意問郭重:「你為什麼這麼肥胖?」當下季康子認為孟武伯說話失當,起哄要罰他飲酒……
而哀公則是因為孟武伯常失信於他,於是指桑罵槐地說:「是食言多矣,能無肥乎?」意思是,他把太多說出來的話又吃下去,怎麼能不肥呢?
「食言而肥」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來,用來比喻言而無信,常失信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