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芬園裡有許多可愛而新奇的小玩意,總能吸引許多初訪者的目光。圖╱天下雜誌提供
作者簡介
路嘉怡
如果可以的話,希望一直都在旅程中,實質上或精神上的,都很好。曾出版《搖滾我吧,寶貝》、《Beauty Talks》、《不愛會死》、《不玩會死》、《當然也不是都那麼OK》。圖╱天下雜誌提供
文/路嘉怡
記得我們是很喜歡柯芬園(Covent Garden)的。
當年初來乍到之際,如同劉姥姥進了大觀園,興奮得不得了。記得那兒有著三兩個有趣的可愛市集,每一個都極富特色,有專賣古董字畫飾品珠寶的Apple Market、各種二手商品和手工藝品的Jubilee Market;兩層樓高的廣場建築開放又迂迴,走著走著總有令人驚豔的不同風景,地下室廣場旋轉梯旁的提琴三人樂團表演,圓滿了市集該有的輕快背景音樂;廣場旁還有著一間挨著一間的精采二手衣店。
永遠無法忘記,在我生平第一次造訪柯芬園時,強忍著因為店內灰塵毛絮而搞得滿臉鼻涕眼淚直流的過敏大發作,就這麼兩個鼻孔各塞著一條衛生紙捲、不屈不撓地窩在二手衣店裡好幾個小時,一件件的翻找試穿,最後扛了四件各台幣一千元左右的二手皮衣回台灣,滿足了那時候身為一位窮困搖滾女青年要命的驕傲。
除此之外,從廣場腹地延伸出去的四周,有寬敞舒適的街道,各大品牌旗艦店林立,也有很多可愛的小小巷弄,充滿特立獨行的個性小店。總之,即便是一樣的品牌,縱使只隔了幾條街,在柯芬園好像就比在蘇活區多了分,嗯,文藝氣息。這是十年前來倫敦的印象。
於是這回在倫敦,趁著時差起了個大早,我們先跑去喝了杯咖啡、吃點早餐,摩拳擦掌地,第一站就準備要好好地再來把這區,毫無遺憾地逛個透澈。
相見不如懷念
可是我們卻失望了。
柯芬園其實沒有什麼變化,Apple Market和Jubilee Market仍舊坐落在那,連廣場外裝飾的古董木頭拖板車都還是刷著綠色油漆的那一輛。只是,小時候覺得精采又便宜的市集商品,現在變得雷同性過高、品質不夠精緻,或是說可能我們學會了,那些當場你會尖叫說好可愛的東西,買回去不過是在家裡沾染灰塵的廢物。
廣場旁屬於青春年少記憶的二手衣店也被廉價又無趣的觀光客T恤攤位取代了,千篇一律的「I Love London」和倫敦地鐵的圖案,多到讓人看了想吐。一樣的街道,那些品牌旗艦店好像這些年台灣也有了,沒什麼好大驚小怪的了,況且只是為了省些錢、扛那麼多東西回台灣也不再是這年紀的思維模式,想當年我也是硬生生地扛了兩雙重得要死的Dr. Martens靴子回去呢。
一樣的柯芬園,人潮來來去去,街頭藝人的戲碼彷彿時光凍結般從未改變,觀光客一樣興高采烈,只是少了愛跟大夥兒湊熱鬧的熱情與心思,此刻我們只想快點兒離開。
這才發現,柯芬園沒有變,改變的其實是我們。雖然不禁懷念起年少時的容易滿足,但確實,早已在不知不覺中,我們被歲月推進成今日的樣貌。
我們抱著找回初識時的悸動來到柯芬園,來到這裡才發現「瑞凡,我回不去了!」柯芬園正如同那個妳已經不愛了的男人,怎麼看,都令人不耐。可是在如此悲傷無奈的愛情故事中,大多數的男人根本一直傻傻地沒變,變的可總是多愁善感的女人。說到變,就連當年讓一堆女人心有戚戚焉的「瑞凡,我回不去了!」這句話,現在都跟柯芬園一樣,變得有些不合時宜了。
(摘自《只要願意一起走下去》,天下雜誌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