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頻傳 醫師:多喝水、補充鹽份

 |2007.06.04
488觀看次
字級

【記者許知義台南報導】中南部農民中暑意外事件頻傳,成大與奇美醫學中心醫師提醒民眾,戶外工作前後要預防,最簡捷有效的方法就是多喝水或補充鹽份,以維持身體內電解質平衡。

奇美醫學中心專攻運動傷害的吳重達醫師指出,面對酷熱天氣,在戶外工作或運動避免中暑要多補充水份與鹽份,以毛巾冰敷頭部、降低溫度,也是有效方法,比較不容易中暑。

成醫內科部醫師白惠文表示,在戶外若出現頭痛、頭暈、口渴、少汗的現象,就可能是中暑前兆,應該讓自己在陰涼通風處休息,把腳抬高,把上衣鬆開,並補充足夠的水份和鹽份,或是直接補充運動飲料。

一般輕度中暑時體溫會升到攝氏三十八度以上,還會有皮膚潮熱,嚴重時還會出現抽筋的熱痙攣、神智模糊的熱衰竭症狀,白惠文特別提醒大家,這種環境性熱疾病,依照程度從熱昏厥到熱痙攣、熱衰竭到中暑,若沒及時就醫,死亡率高達七成以上。

骨科醫師林啟楨建議運動選手,比賽前應逐漸增加熱身的速度及份量,如短跑衝刺等,讓深部體溫上升,心跳加速至適當範圍,並使汗腺排汗,否則很容易在運動中造成體內水電解質不平衡,形成中暑或熱衰竭的現象。

吳重達醫師說,最近天氣炎熱,室外氣溫常飆升至攝氏三十四度左右,民眾應該避免在最炎熱的時段在戶外工作,尤其是農友噴灑農藥時,如果全身包得緊緊的,甚至連眼睛都戴上護目鏡,此時水分散失得快,體溫上升也跟著加快,一定要讓自己有補充水份與休息的時間。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