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父母嚴格要求、但鮮少傾聽孩子的需求,當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董氏基金會指出,家長若長期採取專制型態的教養模式、但甚少傾聽孩子的想法跟需要,可能使孩子衍生負面情緒。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指出,專制型態的教養模式裡頭,鮮少傾聽孩子的感受或了解其困難,而是採取監視和處罰的教育模式,這可能使無法完成任務又不知道如何解決困難的孩子,衍生各類負面情緒與行為。
葉雅馨舉例,拉丁美洲裔家長的教養方式強調服從,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社會工作學院就曾針對六百六十一位墨西哥裔與多明尼加裔的美國兒童與他們的母親為研究對象,評估孩子的行為與情緒狀況。結果發現,近半數兒童有焦慮症的風險,一成有憂鬱症和身心症的風險,原因與拉丁美洲裔家長採取專制的教養型態有關。
美國國家生物技術資訊中心(NCBI)也曾收錄類似發現的研究。葉雅馨指出,「專制型」教養方式的孩子出現更多的憂鬱症狀。
葉雅馨提醒家長,應從孩子幼兒時期就建立良好教養與互動模式。另外,平時應覺察自己的情緒狀態,若自己正處於壓力、易怒的情境,可適時告訴孩子自己的狀況;若此時孩子正好犯錯或有負面情緒,建議家長先離開當下情境,待情緒較和緩後再處理孩子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