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想起一件事或是一個人,就會忍不住淚流的經驗?蘇軾的〈水調歌頭〉裡說:「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這種心情,我早在國小時就體會到了。 圖/Vita
邱宜凡/屏東縣屏東大學應化系四年甲班
你有沒有想起一件事或是一個人,就會忍不住淚流的經驗?蘇軾的〈水調歌頭〉裡說:「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這種心情,我早在國小時就體會到了。記得那段時間多次進出加護病房,外面厚重的金屬門,上面繪得是達文西的維特魯威人,著名的黃金比例仍深深烙印在我的腦海,想抹也抹不去;病房內,躺著的是不能再坐起、各種管子插在身上的爺爺。
病床上的爺爺,只能在短短的探望時間接受大家的呼喚,親人輪流握住他的手,傳達溫暖。爸爸最常對著爺爺大喊:「阿爸,聽得到嗎?這是小凡,她來看你了,聽到的話,腳動一下,有聽到嗎?」加護病房內散播著一家人的淚。記得我第一次看見父親如此神色凝重,拿起家裡祠堂的筊,祈求若太折磨,就不要讓爺爺再受苦,沒想到才剛上香,電話就響起,一行人直奔醫院……送走爺爺,看著爸爸強忍悲痛,淚水潰堤,跪在輪椅扶手旁,對著失智的奶奶說:「媽,爸走了!妳聽到了嗎?」
爺爺走後相隔幾年,奶奶也走了。某天凌晨的電話聲,讓我誤認為是一場夢,所以繼續昏睡。隔不久,電話又來了,這次被母親接起,然後家裡一陣慌忙。我們一群人到醫院時,病床上的奶奶依舊面容慈祥,不同的是被低沉的佛樂環繞,我們見此,早已泣不成聲。我們要送留著一口氣的奶奶回家,一路呼嘯的不是刺耳的鳴笛,而是我們一家人的淚與不捨。家裡那張竹編的長椅變得好空,坐在上面覺得太冷,所以決定暫時收了起來;父親將新增的兩張大頭照,放在祠堂的桌上,選在最暖的那一方天地,不冷了,不痛了。
我想我不是一個愛哭的人,但每次想起過世已久的爺爺、奶奶,我沒有一次不落淚。常常懊悔還沒有把客語學好,可以好好跟他們聊天,怎麼就這樣走了呢?從前,年幼無知的我老愛頂撞爺爺,讓爺爺又氣又笑;從前,奶奶總是替我擋下很多責備跟棍子,至今回想起來,只有滿滿的感謝。
有一部電影裡的台詞說:「一個人的死,有三種:第一種是生理上的死,你停止了心跳和呼吸,並且瞳孔開始放大,醫生宣判你的死亡;第二種是禮儀師在你的喪禮上,對著你的親友誦讀你的死亡;第三種是最後一位記得你的人忘了你,而這世上的一切也都與你無關了。」世間最難,難在面對生死,只要我永遠記得爺爺、奶奶,他們就在我心中永遠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