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塵舊事 手工 的 年代

文/吳芳枝 |2018.03.30
882觀看次
字級

文/吳芳枝

我常忍不住反思:

機器大量生產,

省錢、省力、省時間,

為何會流行復古,

想重回過去?

經過食品行,櫃檯上精緻的手工餅乾、手工饅頭、手工麵線,買氣超夯,只要標榜「純手工製造」,就能吸引顧客購買,價錢也隨之水漲船高。逛街時,常聽到店員跟客人強力推薦:「我們的東西都是手工做的。」面對「手工」這名詞的出現,我常忍不住反思:機器大量生產,省錢、省力、省時間,為何會流行復古,想重回過去?

阿嬤的年代,什麼都是手工,衣褲鞋襪都是一針一線親手縫製的,甚至連帽子、斗笠、簑衣都是自己編織。物以稀為貴,如今那些東西反而變成現代人的珍藏。小時候,幫媽媽跑腿到柑仔店買東西,阿婆一邊顧店,手沒閒著,忙著用漿糊糊紙袋,無論是舊報紙、筆記本或雜誌,全都是廢物利用。記得有一次,我買了一袋綠豆,放在腳踏車的籃子裡,紙袋被鐵絲鉤破一個洞,綠豆一路灑到家只剩半袋。但紙袋雖然易破,卻是最環保、無害的材質。現在發現塑膠袋會釋出有害人體的塑化劑,引起大家一陣恐慌,很多商家開始改用紙袋,於是,以前的東西又回來了。

回想民國五十幾年,初執教鞭當級任,教室布置是第一件必須獨立完成的考驗,從寫標語到布告欄的作品展示,全要手寫、手繪。當時沒有電腦和影印機,我學過POP正好可以派上用場,不管字寫得好不好,畫的圖多幼稚,至少一筆一畫展現的是自己的特色,且手寫的文字更能突顯出溫度,就像擁有自己的靈魂一樣。一把剪刀、幾張色紙,剪出栩栩如生的花鳥圖形,盡力把教室布置得多采多姿,營造出活潑、快樂的學習環境。

年輕時,對教育工作充滿熱忱,求知欲強烈,為了給學生寫測驗及補充資料,還特地去學刻鋼板、印考卷;如今,隨著電腦、影印機的發明,一張張翻印的油印機,早已束之高閣變成古董了。以前每逢國定假日,機關或校門口懸掛的紅布條,都是用毛筆書寫,再用大頭針別著,上面還留有墨汁的味道;只是這些年來,大多跟隨潮流改為電子看板,電腦印刷也取代了手寫字體。學校的教室布置,幾乎全是整齊美觀的電腦字,好像同一家工廠製造的成品,整齊劃一,再也看不到手工的文字和圖片了。

據報導,有一種機器無法替代的精密工作,就是慢工出細活的斲琴人,一把以手工製作的琴,需經過尋、斲、挖、鑲、合、灰、磨、漆、絃,九個繁複的步驟,耗時且費力。但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把琴的音色、琴絃、造型,全都要靠斲琴人的雙手,才能做出巧奪天工的成品,也只有像這樣需要耐心、做工細緻的技藝,才能賦予機器無法展現的生命與巧思。

隨著科技進步,失去生存空間的手工行業逐漸消聲匿跡。我有一個堂叔,年輕時是看板的彩繪師傅,即使是懸掛在電影院門口的超大電影看板,人物圖像依舊畫得生動逼真,我常常站在看板下讚歎不已。而現在,看板都改為電腦印刷了,堂叔也轉為街頭藝術家,替人畫像。舊時情景令人懷念,更感念這些職人在手工時代的付出和貢獻。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