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家住金門、一歲大的黃小妹妹,還不會表達身體狀況。去年母親節,媽媽覺得她不大對勁,人懶懶的、沒精神,後來突然出現全身抽搐、眼神上吊,趕緊就醫檢查。醫師發現黃小妹腦血管影像有如中風,隔天緊急轉診到林口長庚醫院,確診為「毛毛樣腦血管病變」。醫師表示,該病變病因不明,若發現幼童有不明頭痛、頭昏、全身抽搐等症狀,應盡速就醫。
林口長庚醫院神經外科系主任吳杰才表示,「毛毛樣腦血管病變」病患內頸動脈呈現漸進式狹窄及阻塞,為了供應大腦足夠的氧氣及養分,腦內會新生許多細小血管,在血管攝影檢查下,感覺有如煙霧,因此稱為「毛毛樣」,患者好發年齡為五到十四歲幼童,及四十到四十四歲成人,發作時頭痛、頭昏、全身抽搐、半身偏癱,有如中風症狀。
吳杰才說,依二○○○到二○一一年國健署統計,每年新增三十五名毛毛樣腦血管病變患者,女性患者為男性的一點四倍,發病後每一百名患者有三人死亡,治療方式,只能進行顱內外血管繞道手術,讓腦部血流暢通,倘若延誤治療,恐造成全身癱瘓,甚至有死亡之虞。
林口長庚醫院整形外科系教授鄭明輝表示,經查全球相關文獻,尚未發現比黃小妹年齡更小個案,研判可能是全球最小毛毛樣腦血管病變患者,或是全台最年幼案例,院方會將黃小妹治療情形,投稿至國際醫學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