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進行年金改革開始,就可以看到隨之而來的抗爭活動未曾間斷,只要蔡總統出行,即可見大批軍警護衛隔離,而其所引起的受雇者心理恐慌與軍公教勞者消費生活態度改變,或隱形或顯現,都可說是巨大無比。
推動改革者固有其理由與難言之隱,但若試以同理心推究其所以以死相爭,必有其無可辯白之理由。一個人通常自進入高中職階段的年齡,就明白此生要振奮努力,追求向上,成為一個有用之人,得以將己力貢獻社會。有幸進入學校的人,三更燈火五更雞,俾能獲得良好成績,不負父母、家人節衣縮食的殷切盼望,以求進入自己嚮往的職場。
離開學校各依個人的資質、知識、技能、性向,選擇進入由競爭而謀得的職位。有者英勇忠貞,選擇保家衛國的軍職;有者透過考選進入公務部門,成為公務員宵衣旰食,為民服務;有者樂於以自己的知識技能,傳授後進,以享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樂,成為教育人員。至於那些不願進入公務部門,樂於自行拚鬥而為私部門的受雇者,也就是一般稱之為勞工者,一生的職涯,更是坎坷。
這些被稱為軍公教勞的廣義受雇者,之所以樂於奉獻自己的生命,忍勞苦,受支配,無怨悔;其企圖可有兩方面,一為在職期間,以其勤勞換得養家活口之所需;一為求退休後得以自給之退休生活。
生而為人,雖從工作場所退休,仍有其經濟需求,在現代文明國家可概分為四個層級。由低而高,一為生存層級,在有生之年未曾工作貢獻於社會,則老年以後國家保障其基本的生活所需,如飲食供應、居住及醫療照顧,多半由老人年金擔負。二為生活層級,這一層級的受雇者雖然不一定有什麼大功,但至奉獻其青春歲月,奉公負責,所盼望的只有當退休之後,仍能過工作期間差不多的生活,關於這樣的回應,在當代文明國家通常都是以退休金給付。其水準都在退休前最後幾年,如三年的平均薪資所得的百分之八十至百分之百,目的在於讓退休者可以維持退休前的生活水準,而不必節衣縮食過較工作時更艱困的日子,這本是退休者最低的盼望。
三為小康層級,這一層級的退休者在工作期間,或冒險犯難,或積極任事,或滌除舊汙,或開創新局,非僅單純奉公守法,勤勞任事而已。他們想望的退休生活,應較退休前工作期間稍為優遇。可以吃平日吃不起的餐食,可以住比工作時出差稍高等級的旅館,可以有時間遊覽年輕時嚮往的度假勝地,也有支付代價學習在職時沒空學習美工藝術的能力。這些經濟上的支付除了靠退休金維持生活之外,多靠因工作績效高而得的特別津貼、獎金與在日常生活中勤儉節省而來。四是尊榮層級的退休生活,這是一個人在退休前,甚至於是退休後仍能發明創造,或因特別貢獻而獲致之所得。可以為善、設獎、助人於水火,享受人間的殊榮禮遇。
而今因溯及既往之改革,受雇者一生的想望,一旦之間幻滅,終生的努力歸於徒然。退休生活的層級不斷下滑,不但保不住生活層級,甚至連生存亦遭到威脅,其情何堪,實宜以同理心,悲憫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