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國中基測加考作文,
這項考試也被視為對學生寫作能力的總檢測,
閱卷結果如預料,考生的寫作能力差距頗大,
若與未廢考作文前相比,今昔落差更大,
顯見搶救下一代寫作能力,刻不容緩。
伴隨著不斷往上攀升的高溫,讓五月天的初夏就像啟動的烤箱般讓過路行人熱得直冒汗,同樣的場景在全國各地同步舉行的國中基測考場更是隨處可見,數以萬計的基測考生頂著三十四度的高溫、揮汗如雨應考。
儘管天氣熱到讓人直冒汗,但第四堂登場的寫作測驗,考生們卻絲毫不敢輕忽,拿起筆拚命在答案紙上奮筆疾書,因為今年基測是自廢考作文以來,第一次正式加考寫作測驗且首度納入成績計分中,不同於去年的試辦加考作文,考生這次格外謹慎,深怕一個不小心就讓自己與心中的理想學校擦身而過。
考題生活化 分數兩極化
有趣的是,不知是否為了呼應即將到來的盛夏,今年基測寫作測驗的題目正好就是「夏天最棒的享受」,不少考生在踏出考場後打趣地表示,身處在熱呼呼的考場裡,看到這個作文題目讓他們特別心有戚戚焉。
「夏天最棒的享受」這個題目生活化,對多數考生來說,並不難,不過要寫得好卻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國中基測全國試務委員會表示,根據目前試閱寫作測驗的結果來看,多數考生的寫作題材主要還是來自日常生活,像是到海邊玩耍、吃冰、親近大自然、爬山、觀星、看螢火蟲、吃西瓜、騎腳踏車、游泳等。
全國試務委員會指出,從題目來看,「夏天」以及「最棒的」是題目的寫作範圍,而「享受」則是這次的寫作重點。如果考生文章可以扣緊「享受」來發揮,用文字來描述自己「享受」其中的感覺,就可達到中等水準。倘若文字運用能力再更好一些,具體描述出自己的感受,則分數可以再往上提升。就像同樣寫「吃冰」,這次有考生只能得到一級分,但也有考生洋洋灑灑,以通順筆調拿下六級分的高分。
論文報告缺乏觀察角度
不過,這樣的「寫作雙峰現象」在老師眼中看來並不感到訝異,教學長達二十多個年頭的國文補教名師楊墨語重心長表示,跟過去教過的學生相比較,現在學子的作文能力確實出現「每下愈況」趨勢。
楊墨說,以前的學生一拿起筆就可以文思泉湧寫出一篇長文,但反觀現在的年輕學生卻是連一、兩百字的短文都覺得頭大,一看到題目就忍不住豎起白旗,整篇文章讀起來不只語意不通順,學生還常常「自創語法」,讓老師看得一頭霧水。
而不只補教老師有感而發,大學教授也有話要說,曾有學者私底下感嘆現代大學生寫論文報告常常是「隨心所欲」,字裡行間缺乏深入思考能力與自身觀察角度,只會運用表面知識,不懂得使用優雅辭彙、更無法寫出令人驚豔的好文章。
向來支持基測應加考寫作測驗的楊墨說,在長年考試引導教學的社會風氣下,學生容易便宜行事,自從國中基測在六年前廢考作文後,很多學校就沒有像過去那麼注重作文教學,導致學生後來也懶得好好寫一篇作文。久而久之影響的是學生江河日下的中文能力,直到後來發現事態嚴重,教育部才緊急在前年宣布要重新加考國中基測寫作測驗。
廢考5年須花15年補救
然而,教育部亡羊補牢的「補救措施」卻讓有些老師擔心為時已晚。身處教學現場多年的中山女中教師李淑雲語重心長表示,國小、國中是一個人語文能力最重要的「打樁」期,也是建立孩子如何運用文字與培養感知能力的最重要階段,就像古人練功首要之務是先蹲好馬步一樣,必須先把馬步先蹲好,才有辦法學會一招半式。因此基測廢考作文雖然只有五年的光景,但卻可能得花上十年、十五年的時間才有辦法補回來。尤其近幾年,大陸學子在教育學術上急起直追的積極態度,更讓人擔心台灣學生會因此而失去原有的華文競爭優勢。
而比較基測不考寫作測驗的前後對比,李淑雲不諱言地表示,以前批改學生寫的作文簿,文章不太容易出現錯別字,多數只要留意學生是否語意通順、撰寫角度是否有新意……,但現在批閱作文簿,「改錯字」卻成了她批閱時的首要重點之一。
李淑雲說,在她眼中看來,國文是所有學科中重要的基礎科目,不能輕易偏廢;很多人常以為學數理的人不需要太好的國文底子,其實是錯誤觀念,她強調,即使是數理資優班的學生,也要具備一定程度的中文能力,才有辦法正確理解數學題意、順利解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