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人:林聰明 南華大學校長
配合政府新南向政策,筆者與學校主管利用寒假期間,前往孟加拉、尼泊爾及印度參訪,為了節省經費,一行人選擇搭乘廉價航空,雖然配合了時間也節省了經費,但對體能卻是一項考驗;所幸,一行人依照規畫行程順利完成任務。雖然行程匆匆,但個人也觀察到一些特別現象願與大家分享。
外國人心目中的台灣文化
第一天抵達孟加拉的Daffodil大學,該校校長Islam、主管、同仁及二百多位學生出席當天「赴台留學」的介紹活動,同學們對台灣環境相當陌生,經介紹有關我國高等教育現況後,同學對到台灣留學產生興趣。之後在互動過程中,令人最為感動的是,陪同前來的印度籍教授現場分享他在台灣南華大學擔任客座教授三個月的經驗。他說除了教育品質優越外,台灣的人情味更讓他非常感動,當時由於環境生疏,請教陌生人除了為他解說外,還特別請公車司機幫忙提醒他能在目的地下車,在車上還接到關心的電話,直到他順利抵達目的地,此種對素昧平生外國人主動關心的熱情,是他走訪數十個國家未曾有過的經驗;另外一次在逛街中,因肚子餓而走進一間小吃店,卻發現身上沒帶分文,店老闆知道狀況後很爽快的請他享用免費餐食。他說只有在台灣才可以看到感受到這種濃濃的人情味;還有一位朋友搭公車時遺忘了東西,沒想到透過管道協助很快就找回來了。這些情節在他們國內幾乎是天方夜譚,所以讓他們印象深刻,而我們對自己的傳統美德也應該好好珍惜與發揚光大。
宗教間不合諧的可怕
此次拜訪印度,特別安排周日前往KIIT大學郊外,參觀BHUBANESWAR城附近的佛教遺址;首先至一處古代佛教徒禪修的山洞,該處有如敦煌洞窟,修行人即在該平台上練功修行,建造雖然簡單但生活需求,如通風排水等卻具有科學性的考量。後來安排至鄰近十三所佛教遺址及佛教大學遺跡參觀;由於BHUBANESWAR城離海岸不遠,當初鄰近國家佛教徒透過海上便捷交通紛湧而至,這些寺廟可以容納數百人、甚至上千人之多,可以感受到在十二世紀之前,佛教在該地區的鼎盛情形。在遺址附近,即可隨地挖掘頗多佛教遺物。已挖掘之遺物中可發現一個共同現象,就是多數佛像沒有頭、鼻子被削掉,或雙手被砍掉,令人頗感心疼;這些被破壞的景象,雖說有些可能因為久經風化或因整理不小心而影響,但從佛像面貌的遭遇不難想像可能曾經因宗教衝突而遭此劫難,令筆者強烈感受到各宗教間的和諧相處、彼此尊重的重要,不同宗教信仰之間的仇視,只會對人類和平產生負面影響。
不同凡俗的大慈善家
此次印度行程亦參觀KIIT(Kalinga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及KISS (Kalinga Institute of Social Sciences)兩所大學,其共同的創辦人為 Dr. Achyuta Samanta。Samanta博士出生於一九六五年,四歲時喪父,從小由母親獨立撫育,經歷那段饑寒交迫日子後,讓他深深感受到一個生活於貧困家庭的小孩,唯有靠教育才能翻轉人生,所以在二十二歲取得博士學位後即開始參與教學工作,一九九○年時,印度部落的教育普及率只有百分之二十九,有感於政府對族群教育工作的不足,他於一九九二年開始創辦KISS,起初招收一百二十五位部落貧窮學生,提供各項免費就學措施,如今已有三萬七千餘學生就讀(其中已畢業學生約一萬位),學生只要有政府核准的低收入戶證明及部落身分,均可以申請就學;透過教育提升個人職場競爭力確實可改善貧窮的困境,教育事業確是人類升沉的樞紐,如今他的貢獻享譽全球。
Samanta博士的教育理念是:給予弱勢者有品質的教育,等同於給予盲者光明;貧窮會造成文盲,但知識可以消除貧窮;給予機會,弱勢者可以翻身。他認為教育讓他改變一生,因此竭盡全力,提供機會給弱勢者,他奮鬥的目的是希望能夠達到零貧窮、零飢餓及零文盲的目標。
由於Samanta博士的傑出貢獻,讓他被任命為印度科學協會(ISCA)總裁,並且在全世界獲頒三十五個榮譽博士學位,他也被美國邊緣基金會列入世界十五大社會企業家之一。這位關懷弱勢者的大慈善家的辦學精神與星雲大師教育理念頗為吻合,本校以大師「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的三好理念為辦學主軸,亦以生命關懷、公益公義為自我定位。筆者此行深感Samanta博士的服務熱忱及無私的奉獻,值得我們效法與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