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屏東訊】就業的春天回來了嗎?勞動部高屏澎東分署公布今年一月就業市場分析,以高、屏、澎、東四縣市而言,新登記求職者九千四百九十四人,求才一萬六千零一十二人,求供倍數達一點六八七,但仍有四千零七十四人次未能媒合成功,「技術不合」仍是最大原因,不過許多民眾最在意的還是低薪環境。
據勞動部一月統計,南部四縣市中,工作機會以製造業、住宿及餐飲業、批發與零售、支援服務業等四類工作機會最多,但求職者的希望待遇與求才者願意給付的薪水,有明顯落差,以主管及經理人員職缺為例,求職者平均希望四萬一千八百一十八元,但資方給的最高平均薪資只有三萬三千五百六十元。
基層技術工及勞力工,求職平均希望待遇是二萬三千零八十四元,資方給的最高平均薪資可達二萬八千六百零五,最低也有二萬五千四百三十二元,但還是出現缺人。就業中心表示,高薪不代表找得到適合的人。
儘管一月求才職缺達一萬六千零一十二人,但登記求職者中,仍有四千零七十四人次沒找到工作,二千四百六十六人次職缺沒有補實。勞動部分析,技術不合仍是主因,其次是工作環境不符或體能健康不合。
有廠商向屏東縣府反映缺工,屏東縣府即擴大舉辦徵才,但多數民眾還是抱怨,低薪已追不上物價節節高漲的生活,更難吸引人才回鄉。
「低薪問題是全面性的,並非只有南部才有。」屏東就業中心主任翁素足觀察,這一、二年南部薪水約提升一至二千元,她建議求職民眾不要太悲觀,如果是有專業技術的工作,還是有加薪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