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後一頭雄性北非白犀牛「蘇丹」(見圖/美聯社),上月起因傷口感染惡化,一度健康狀況不樂觀,使得肯亞佩杰塔野生動物保護區一日不得不委婉說出最壞打算:「我們不希望牠承受不必要的痛苦。」但這頭四十五歲老犀牛展現強韌生命力,二日已能站起來平和地散步,並享受泥浴。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全球最後一頭雄性北非白犀牛「蘇丹」,上月起因傷口感染惡化,一度健康狀況不樂觀,使得肯亞佩杰塔野生動物保護區一日不得不委婉說出最壞打算:「我們不希望牠承受不必要的痛苦。」但這頭四十五歲老犀牛展現強韌生命力,二日已能站起來平和地散步,並享受泥浴。
北非白犀牛為白犀牛的亞種,全球僅剩三頭,包括蘇丹和牠的女兒「娜晶」(二十九歲)、外孫女「珐圖」(十八歲),一起住在佩杰塔野生動物保護區,受嚴密看護,阻絕盜獵。
蘇丹的右後腿去年底出現傷口感染,經治療後在今年一月逐漸恢復。不料到了二月中旬,蘇丹的傷口感染惡化,比原先更加嚴重。
佩杰塔野生動物保護區本月一日透過臉書表示:「(蘇丹)高齡四十五歲,牠的健康狀況開始惡化,未來看起來不太樂觀。」保護區的發言人說:「我們認為牠所剩的時日不多了。」
保育人員表示:「我們很擔心牠,以犀牛來說,牠真的太老了,我們不希望牠承受不必要的痛苦。」言下之意,安樂死可能成為最終選項。白犀牛的壽命通常介於四十至五十歲間,蘇丹的健康問題推斷與年事已高有關。
佩杰塔野生動物保護區三日再次發文說,過去這幾天對他們來說很艱難,「我們收到雪片般飛來關心蘇丹的訊息,令人驚奇的是,蘇丹二日晚間已能起身四處走動,享受泥浴」。
保護區四日進一步發文表示:「蘇丹在逆境中展現非凡的復原能力,三日牠走到更寬廣的地方平靜地吃草,顯然牠沒有失去生存的鬥志,不願意不戰而敗。我們的獸醫二十四小時監控,確保牠的身體狀況變好。」
北白犀的數量因盜獵猖獗而銳減,且原棲地蘇丹、查德、剛果民主共和國經年內戰,導致保育工作難以進行。北白犀最後一次在野外被目擊要追溯到二○○七年,目前被認為已在野外滅絕。
保育人員二○一五年發現蘇丹精子數量過低,不太可能再靠自然交配方式產下後代。目前保育人員只能嘗試以人工受孕來復育這個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