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遇到傷心的事會告訴自己,我相信時間是最好的良藥。但親身經歷過短短三個月內父親與先生相繼去世,我很堅強、很勇敢面對事實,卻長期走不出悲傷。其實,哀傷是需要治療的、需要有出口的。 圖/漸凍人協會提供
作者藉由繪畫創作來復健療傷。
作品〈國畫──富貴花開〉。 圖/漸凍人協會提供
文/林月姑
以前,遇到傷心的事會告訴自己,我相信時間是最好的良藥。但親身經歷過短短三個月內父親與先生相繼去世,我很堅強、很勇敢面對事實,卻長期走不出悲傷。其實,哀傷是需要治療的、需要有出口的。
節哀順變,反而是撫慰大忌。人們只會勸慰喪親的家屬:「節哀順變」、「要勇敢」、「要堅強」等等,殊不知這是哀傷撫慰之大忌。
因為,經驗告知,我寧可那些來安慰我的人,可以讓我好好地抱著他們大哭。總之,對於生者,他們可能還是有些感受或回憶需要整理,所以要鼓勵生者選擇最適合他們自己的方式,來感念親人。重要的是,不要去忽略生者的傷慟心情,要允許他們悲傷。尤其,在百日之內喪失最親愛的爸爸及老公時,正是我因漸凍人(ALS)疾病導致生理無法控制的愛笑期,親友對我的誤解,使我原本雙倍的喪親哀傷更是倍數翻漲,陷入痛苦的人間煉獄。
不論是什麼樣的悲傷或失落經驗,它都是痛苦的。因此,我們如果要陪伴他們,真的必須要有更多的體諒與包容,用愛來呵護他們因為親人喪失的脆弱心靈。
成功的哀傷功課必須完整經驗到哀傷而不壓抑,若壓抑,可能一輩子都走不出哀傷,進而罹患身心疾病。而度過哀傷的方法是允許自己脆弱,不必堅強;允許自己哭泣,不必忍淚;允許自己孤獨,不必合群;允許自己休息,不必勤奮;允許自己憂鬱,不必歡樂。
為何要悲傷
我們為什麼要悲傷?理由有二:一、好好悲傷才能好好活下去;二、悲傷是心理、感情與靈魂的治療過程,最後將引領我們找回完整的感覺。
如果沒有好好面對悲傷,那沒有被妥善照顧與宣洩的悲傷,卻不會因時間久就被遺忘,而是永遠覺得有樁未了的心事。只有接納並承認自己的悲傷,以及那分心中的脆弱,才可能不再費心去抗拒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失落與創傷。
透過繪畫等藝術治療,或是日記、回憶錄等書寫治療,還有多看勵志文章、影片的治療、宗教信仰治療,以及正向思考、走入人群、鼓勵別人等意義治療,可重拾生命熱情,幫助我們度過哀傷。
若全心投入這些情緒,你就知道什麼是痛苦、什麼是愛、什麼是悲傷,你就會感到人生的可貴,能感覺、能體驗,而非麻木不仁,去感受自己真實的存在!
人人都會經歷悲傷,讓悲傷有出口,才是正確的態度!
(摘自《面對人生的勇氣》,漸凍人協會出版)
作者簡介
林月姑
生病前是服裝打版師。1998年被診斷罹患ALS,俗稱「漸凍症」。發病初期曾有過輕生的念頭,在女兒的鼓勵下,藉由繪畫創作來復健療傷。
正當努力對抗病魔時,父親與先生在三個月內相繼去世。沉重的打擊,導致身體功能急速喪失,手無法握筆,開始學習電腦,也學習美工設計。
目前,全身癱瘓,只有右手中指僅存微弱的力量,仍堅持文字創作、電腦影片製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