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詩聖杜甫的詩帶出春日百花開的歡喜;「萬花敢向雪中出,一樹獨先天下春」,梅花綻放春意來,唯不讓梅花獨領風騷,「穠李花開雪滿空」,李花已迫不及待地崢嶸競美。 圖/吳芳銘
文/吳芳銘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詩聖杜甫的詩帶出春日百花開的歡喜;「萬花敢向雪中出,一樹獨先天下春」,梅花綻放春意來,唯不讓梅花獨領風騷,「穠李花開雪滿空」,李花已迫不及待地崢嶸競美。暗香以疏為貴,繁李卻偏以密勝,猶如南宋詠李詩人楊萬里在〈李花〉的讚譽:「李花宜遠又宜繁,惟遠惟繁始足看,莫學紅梅作疏影,家風各自一般般。」
梅花「疏影橫斜」的淺淡,是「一般般」;李花總是捲起千堆雪,鋪天蓋地「遠白宵明色更奇」。遠看,寂靜幽潔,素白濃稠,繁溢穹天;近觀,淡泊真切,高雅近人;「雪滿山中高士臥,月明林下美人來」,真是宜月夜也宜綠鬢。
縱然「樹之枝幹如桃」,有「李痴」稱號的韓愈筆下端見「不見桃花惟見李」,另《格物叢話》言:「桃、李二花同時並開,而李之淡泊、纖穠、香雅、潔密,兼可夜盼,有非桃之所得而埒者。」以及王安石詩語「朝摘桃花紅破萼,莫摘李花繁滿枝」,均直陳李花勝桃花。
詩仙李白也詠李,並有著和其命名有關的野史故事。相傳李白周歲抓周,手取一本《詩經》,其父大悅冀望兒子日後成為騷人,並想為李白起個好名。李白七歲那年的春日,他父親寫下「春風送暖百花開,迎春綻金它先來。」要母子接龍,母親說:「火繞杏林紅霞落」,李白眼向院中盛開的李樹一指,接道:「李花怒放一樹白」。頭字為姓、末字白,乃神來一筆,父大喜子有詩才,遂得名「白」。只是不知事實如何!
「麗日風和暖,漫山李正開,盈林銀綴簇,滿樹雪成堆。」經不住春色誘惑,遂出遊拿起相機挽留春天。繁花三千,雪白盛綻,花間雀啼,初陽斜照,光斑樹花,星點密布,美的犯規又帶點不真實。誠如元稹所言:「葦綃開萬朵」、白居易云:「樹小花鮮妍,香繁條軟弱」,又如司馬光描述「色與晴光亂,香和露氣勻」,古人誠不欺。
穿梭歲月,陽春二月賞花讀詩,恍如隔世散古香,千萬年的泥土育成的花繁,依然吐露原始、淳樸和清麗,置身在滿山銀裝素裡,是仙境般的浪漫、沉醉和淡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