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雲南 相約臺灣──文化藝術演出暨麗江旅遊推介會」後,全員大合照。
圖/人間社記者莊佳穎
【人間社記者宋滌姬大樹報導】在嫩綠初發,春茶新採的茶香時節,「首屆兩岸中華茶文化論壇」昨於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登場,論壇主旨為「中華文化自信與美好生活」,現場茶香與沉香飄逸隱約,還有大大小小花藝,將萬紫千紅的春天爛漫處處。海峽兩岸三百餘位文人雅士濟濟一堂,共同品味中華傳統文化的優雅生活。
論壇首先由「大益八式茶道表演」暖場,兩位茶師穿著喜氣紅衣,以嫻靜雍容姿態,淡雅蕭然地融合茶香與禪味,在茶香中注入「溫柔敦厚」的文化意涵。還有「弘益茶道美學展演」,將香藝、花藝、茶藝的美感融和一處,行雲流水般展現傳統文化的美學修行。大益茶業集團的團員整場都在會場為奉茶,讓聽眾實際品味茶的美好滋味。
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說明與「七彩雲南相約臺灣」的因緣,又解說宋朝蘇東坡書寫「坐、請坐、請上坐;茶、上茶、上好茶」對聯的典故。如常法師邀約現場每位嘉賓「請上坐,喝好茶」,欣賞中華文化之美,享受禪文化的平等與和諧;也感謝雲南大益茶業集團在佛館與大眾以茶結緣,年節期間已超過十萬杯,結了十萬份的善緣。
雲南省台辦主任張朝德期許這次兩岸交流,能將中華文化的精華發揚光大,也表示在佛陀紀念館十分溫暖,有回到家的感覺。
中國國民黨前主席洪秀柱看到現場花團錦簇,感受「春到枝頭已十分」,她對於茶禪一味的體會在於「淡中滋味長」,心靜下來才能體會茶香與禪味。
雲南大益茶業集團總裁吳遠之將「喝好茶」與「三好」結合,認為茶能回甘,這時舌頭柔軟,是「說好話」;茶能醒腦,就能「做好事」;茶器易碎,因此喝茶需要溫柔的心,這是「存好心」。他分析做出一杯好普洱茶與人生一樣,有四個不可或缺,在茶而言即:茶地、工藝、文化、年分。以人而言,則是根器、教育與修鍊、時代機緣、長久堅持。他期許自己做出的茶作品能激發向上向善的力量,讓大眾用這一杯茶來讚美生命,歌頌佛陀。
世界茶聯合會會長呂禮臻提醒大眾放鬆喝茶,茶本來就是每個階層都能享用的飲品。茶水就像人生一樣,多少有些苦澀,所以選茶不用追求名牌,只要用尊重包容的態度,感受泡茶人的心意,無論茶水濃淡,喝在心裡都是美好的。
茶道交流 領略智慧
中華花藝文教基金會執行長黃燕雀分享歷代花藝演變,也分析歐美花藝重多彩,中國重意趣的差異展現。她說明學習花藝至少要七年才有小成,方能從老師手中接到「金錯刀」,象徵花藝的傳承,她勉人惜花惜緣,領會「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的深意。
弘益大學堂校長李樂駿說明「茶」是身心健康的人類福報;「茶師」是中華文化自信的優秀代表,「茶生活」是美學生活的實踐。他以茶為師,儉德事茶,善美行茶,從茶道中領略文化的智慧。他期許茶師要「牢記歷史,立足當下,面向未來」,將茶席引入民眾的家中,大眾能因為一杯茶,坐在一起交流,感受茶的益處。
現場嘉賓如潮,兩岸知名的茶、花、香等領域專家學者、文化人士齊聚。首屆兩岸中華茶文化論壇,由雲南省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雲南省文化廳、雲南省民族宗教委、佛光山佛陀紀念館主辦,雲南省普洱茶協會、雲南大益茶業集團、雲南瑞貢普洱茶業有限公司、弘益大學堂承辦,財團法人中華花藝文教基金會協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