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盯著狗年花燈,臉上洋溢幸福。圖/新華社
好的人際關係能讓人更快樂。圖/新華社
【本報綜合報導】新的一年剛展開,不少人期許新年快樂、萬事如意,但人心究竟要如何感受快樂、獲得幸福?醫師表示,近三十年日漸蓬勃的正向心理學點出,幸福是一種選擇,可藉由具體步驟學習而來,例如每天寫下一到三件感恩的事。
三軍總醫院精神部兼任主治醫師楊聰財指出,正向心理學之父馬汀.塞利格曼曾進行一項認知行為實驗,他將實驗動物分成「未給予電擊」、「給予可逃避的電擊」與「給予不能逃避的電擊」三組,結果前兩組的動物皆快速逃開,但無法逃避電擊的八隻動物當中,高達六隻絕望地坐以待斃;這項實驗顯示,無助感是經由學習而來的,塞利格曼後續逐漸轉向思考,如何幫助人們獲得幸福快樂。
楊聰財表示,正向心理學並非強調一味的正向思考,而是點出幸福是一種選擇,可藉由學習而來;幸福的五大元素包括「正向情緒」、「全心投入」、「正向的人際關係」、「找到自己的價值感與歸屬感」,以及看見自己追求卓越的生命而有所「成就」。
生活點滴 正向詮釋
楊聰財在臨床上經常建議人們書寫日記,他表示,一個人的感受是正向或負向,仰賴其如何詮釋遭遇的事情,因此若想常保幸福感,須培養「詮釋方式」,例如可練習每晚睡前寫下一到三件快樂的事與感恩的事。
楊聰財指出,在日記與自己對話,功能比想像中大,可透過寫下忙些什麼、投資了什麼、代價有什麼、獲益什麼、是否開心等,幫助自己調整生活腳步,朝向更有意義、更美好的人生。
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人類發展與健康學院院長李玉嬋表示,聯合國二○一二年起公布「世界幸福報告」,其中調查分析顯示,心理健康是感到幸福的最重要因素。
李玉嬋援引哈佛大學心理學家一九三八年起長期追蹤七百二十四人的研究指出,人們似乎無法在財富與努力工作中找到快樂,但可以在好的人際關係中得到幸福、健康與長壽。
以經濟處境堪慮的冰島為例,該國在二○一六年被評為世界第三幸福的國家;李玉嬋說,冰島人相信,困在雪地中永遠會有人停下來伸出援手,這種人與人之間高度相互支持的社會氛圍,可能是該國高幸福感的關鍵。
李玉嬋依據相關研究,建構篩檢量表,初步提出自我篩檢的三大面向,包括「人際支持程度」、「情緒平穩程度」與「自我價值感」;若想提升人際支持,她建議珍惜老朋友和好鄰居,敞開心胸結交新朋友,展現笑容且不吝給予擁抱,並樂於幫助他人,能增進與他人的關係。
3大面向 自我篩檢
若要使內心安定,宜每天留點時間給自己、靜心觀想,也要適度運動來調節情緒;至於想提升自我價值感,得先思考自己做什麼事是開心的、擅長的,並思考想要什麼樣的人生,隨後設定可達成的目標,逐步邁進,過程中能一步步看見自我價值,並經由肯定自己、欣賞自己,感受到圓滿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