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愛滑手機的江小姐手指麻痛,原以為是「3C病」,就診發現是「頸椎脊椎腫瘤」所致;謝小姐覺得家裡燈泡老是不夠亮,燈泡一換再換,後來才發現是腦癌影響視神經,加拿大籍的Nathan常會不明咳嗽、頭暈,診斷為罕見的「先天脊隨空洞症」。醫生表示,患者常直覺症狀位置與科別有關,如咳嗽看耳鼻喉科,沒想到是神經病變,其實要從生活中去判斷。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外科主任蔣永孝表示,神經疾病初期症狀不明顯,往往是「輕症」,包舌咳嗽、手麻、視力模糊、肌肉痠痛等。由於這些輕症常輕微到讓人以為是「太累了」,所以一開始沒有警覺, 另外,現代人工作繁忙,但多數都是「手指作業」,將近十一個小時坐在椅子上,久坐是萬病之源,許多神經疾病也與久坐有關。
江小姐五年前發現右手中指指尖發麻,起初以為是手機滑太多,她先赴骨科,卻毫無所獲。但原本只有中指麻痛,之後整隻右手都開始麻,甚至右邊胸口、頭皮開始沒感覺,就醫才發現是「頸椎脊椎腫瘤」壓迫。
加拿大籍的Nathan最初只有咳嗽、頭暈,但持續二年,且這期間他還會不明原因昏倒,原以為肺部出了問題,看胸腔科卻查不出原因,蔣永孝是他第五位就診的醫師,原來他是罕見的「先天脊隨空洞症」。在加拿大的父母原本請他回家再安排手術,但他相信台灣的醫療環境和蔣永孝,決定留在台灣治療。
蔣永孝表示,面對疾病,患者直覺認為表現症狀與科別有關,如咳嗽看耳鼻喉科、胸腔科等,完全沒想到可能是神經病變。其實,可透過生活端倪判斷,神經疾病導致的肌肉痠痛,痠痛久久不退,即使長時間休息,仍無法舒緩,
蔣永孝也說,長期久坐讓肌肉疲勞,最好要運動,但很多人做不到;但為了自己健康,再怎麼累每天也建議走路走一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