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婦女懷孕和生產,是骨盆器官脫垂的最常見原因。據統計,台大醫院創新設計「高性能骨盆底人工網膜支持性系統」,混合自體組織與人工網膜的客製化手術,先以自體組織修復深層韌帶,再貼附人工網膜補強,成功率達九成六以上。
台大婦產部主治醫師張廷禎表示,婦女骨盆器官脫垂是一種相當常見的疾病。所謂骨盆器官脫垂,指的是骨盆腔的內臟器官(如子宮、膀胱、直腸),由陰道的孔洞位移脫落出來,患者會產生頻尿、漏尿、排尿及排便困難的症狀。
張廷禎說,懷孕和生產是骨盆器官發生脫垂的最常見原因,胎兒出生同時也拉扯、破壞筋膜和韌帶,但如果產後恢復不夠周全,如產後頻繁深蹲、搬重物等,就可能讓脫垂狀況惡化。局部組織老化也是常見原因,所以骨盆器官脫垂患者以七十至九十歲長者居多。
根據統計,自然生產二胎以上的婦女,終其一生發生脫垂的風險值為一至二成,生產次數愈高者,脫垂風險愈高。若計算發生尿失禁比例,則發生率更可達到二至五成。日前一名七十六歲女性看診,因器官脫垂相當嚴重,已經二天沒辦法坐,而且無法解尿,膀胱嚴重發脹。
張廷禎表示,台大研發高性能骨盆底人工網膜支持性(懸吊)系統,先用自體組織修補深層筋膜,再以人工材料加強。這是目前全世界唯一可一次性同時矯正婦女尿失禁及骨盆脫垂設計,獲多國專利。新的術式本身有健保給付,但是新式網膜未納健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