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刊初期,大師常親自指導版面內容。圖/資料照片
《人間福報》創刊於二○○○年四月一日,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選在西洋愚人節這一天?大師說要效法「愚公移山」的傻瓜精神。圖/資料照片
文/妙熙
晚清,中國積弱,國土瀕於瓜分豆剖,文人感時憂國,報辦救國,每以文章喚醒人民愛國情操,如梁啟超的《新民叢報》、《時務報》,張季鸞的《大公報》等,都是文人濟世的典型。
回顧台灣媒體,因國共戰爭,國民黨政府來台,除主流平面媒體以黨政軍為主,如《中央日報》、《中華日報》、《臺灣新生報》、《臺灣新聞報》以及《青年戰士報》等。
最初民營的兩大報皆為軍人出身,《聯合報》創報人王惕吾是上校退役、《中國時報》創報人余紀忠是少將退役,雖是軍人辦報,然編採人員都是一時之選,具有堅持媒體發揮監督政府之能。
文人辦報關注的是匡時濟世,不屑言錢,卻往往入不敷出。來台後,工商勃興,逐漸走向企業經營,相對弊病隨之而起。一旦報紙理念被過度包裝,報紙在商人手裡成了賣錢的工具,其內容可想而知,最大的受害者還是看報的消費者。
星雲大師以宗教家身分來創辦《人間福報》,但不代表他創辦的就是一份宗教報,而是以宗教家淑世利人的情懷,辦一份服務眾人的報紙。
《人間福報》創刊於二○○○年四月一日,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選在西洋愚人節這一天?大師說要效法「愚公移山」的傻瓜精神。
大師以鸚鵡救火為喻,有一天發生森林大火,濃煙密布,野火燎原,動物四竄,原本和樂的大家庭,一夕間竟成火窟。
此時,有一隻鸚鵡從遠方飛來,口銜小桶來撲火,來來回回數次後,引起其他動物的注意,並語帶著同情的說:「別傻了,森林何其大,火勢如此猛烈,你這隻小小的鸚鵡如何滅火?」
鸚鵡義正詞嚴:「災難時每一個人都該盡心盡力,別以為我沒有力量,只要我有心,不斷地銜水,不相信無法把火熄滅。」
長時間耗力下,在鸚鵡精疲力盡之際,牠的慈心悲願終於感動天神,天空突降大雨,將森林大火熄滅了。
媒體報導羶色腥吸引讀者,敗壞社會風氣,辦人間福報猶如鸚鵡銜水,力量微小卻有力挽狂瀾,捨我其誰的使命。鸚鵡救火,那一分豪情壯志、慈心悲願,才真是滅除森林大火的重要因素。
佛教有歷史以來,曾經辦過許多雜誌、學報、旬刊等,但沒有辦過日報;縱使有人辦,也在短短幾個月內就結束了。所謂愚人的精神,是鍥而不捨,《人間福報》秉持的正是這分努力不懈的堅持。
創辦前夕,二○○○年三月二十七日,人間福報創辦人星雲大師與聯合報暨民生報發行人王效蘭共同主持《人間福報》與《聯合報》印製合作條約簽約儀式,由《人間福報》社長依空法師、《聯合報》系總管理處副總經理王文杉代表雙方簽約。
三十一日上午,於台北道場舉行創刊茶會,現場來了佛教、道教、一貫道、基督教等代表,以及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總會長吳伯雄、行政院新聞局長趙怡、台北市長馬英九、台灣生命線創辦人曹仲植、日月光企業董事長張姚宏影、人權協會理事長柏楊、聯合報系董事長王必成、聯合報暨民生報發行人王效蘭、總管理處副總經理王文杉等一千餘人與會。
四月一日《人間福報》正式出刊,一份以推動社會祥和、淨化人心為職志的綜合性報紙躍然於世人面前。當時每天出版三大張,共十二個版面,頭版有別於其他媒體,不以即時要聞取勝,創辦人星雲大師定調為「奇人妙事」。
什麼!以「奇人妙事」做頭版?
在媒體界可說是破天荒的想法,如同不看好《人間福報》創刊般,各方意見也很多,包括老報人陸鏗都力勸大師不要做這麼無謂的嘗試。
大師說:「我一生走過許多地方,看見各式各樣的人物,也對新奇的事物感到好奇,報紙不該只給讀者有限的資訊,世界上有趣的新聞太多了,每個人一早就能閱讀到美好的資訊,一整天的心情都會很快樂。」報紙發行後,此舉竟引來熱烈回響與同行的競相傚法。
不僅如此,大師還特別開設專欄「迷悟之間」,每天撰寫一篇文章在頭版刊登,之後每三年一個主題,至今十八年從未間斷。大師在四月一日「迷悟之間」的第一篇文章以〈創造「知」的美好〉破題,以下摘錄幾段文字:
「吾人每天想增加一些新知,但是翻開報章雜誌,都是揭人隱私、黃色新聞、姦殺擄掠、槍械綁票的消息,已到了令人怵目驚心的地步。為了得到當天的新知,打開電視,也都是殺人、淫穢、詐騙、吸毒的報導,只得掩報不看,關了電視,不禁想到老子說的『不如無知』……
只有希望大家重新換個角度,創造『知』的美好,讓我們的電視所播出的都是美好的山水景物,美好的人事來往;讓我們的報刊所報導的,都是一些見賢思齊,淨化心靈的美事;讓我們的政府為民施行的德政,被人歌頌;讓我們的社會表現出來的公義,被人讚歎;讓我們感受到的都是和風吹拂,春暖花開般的溫馨。
我們要歌頌『知』的美麗,也要禮讚『知』的歡喜。請大家捨去不如無知的煩惱吧!」
星雲大師對「知」所下的定義,深植福報編採人員心中,影響文字內容方向,始終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