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抗空汙意識抬頭,全國仍有為數不少的「空汙孤島」,包括離島的小琉球、中部海線和南部近山區等,明明海風徐徐、島內推動電動車的小琉球,卻嚴重「紅害」,環保署研判,空汙可能是從台灣本島飄散過來,無辜承受「遺毒」。
一般民眾認為,鄉下、山上的空氣應該比都市好,不過,環保署去年底將空氣品質監測車開進小琉球,卻發現當地不時出現紅害、橘警,且近日還是全台空品「最紅」的地方。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成員許心欣強調,小琉球的汙染全來自「境外」,是屬於「位於下風處」、「無辜受害」的空汙重災區。
除了小琉球之外,花東通常給人空氣健康、世外桃源的印象,不過環保署去年將空品監測車開到花蓮和平鄉,卻測得懸浮微粒PM10飆破六百,達到「褐爆」狀態,就連在西部也很少達到這麼糟糕的空氣品質。
「汙染物從高屏飄到小琉球的可能性最大」,環保署監資處長張順欽表示,小琉球的擴散條件差,容易「紅害」嚴重,至於花蓮和平則是因河川揚塵導致PM10飆高,「數小時後就會降下來」。
環保署已於全台建置七十七個空氣品質監測站,但因站點少、裝置位置代表性不足,過去屢遭環團質疑。
許心欣以台中為例,包括后里、東海、神岡等地,恐怕也是空汙重災區,只因環保署未在當地設監測站,「沒監測就沒有數據,也不被納入縣市評比,是被遺忘的空汙災區」。
張順欽表示,環保署預計四年內在全台裝設一萬零二百個空氣品質微型感測器,但初期不會連結到空品監測網公開顯示,民眾還是得自力救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