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北美大地 暗冠藍鴉藝高鳥膽大 文/林心雅(Hsin-ya Lin) |2018.01.28 語音朗讀 3352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在優勝美地山谷,尤其在冬天,常能看到暗冠藍鴉迷人的倩影。圖/李文堯&林心雅(Wen-yao Li & Hsin-ya Lin) 此鳥約32公分,從側面看更吸睛迷人,因為牠們雙翼和長尾羽的藍,比腹部更亮麗鮮豔。圖/李文堯&林心雅(Wen-yao Li & Hsin-ya Lin) 暗冠藍鴉是北美洲西部原生物種,生性聰明又好奇,並不太怕人,主要生活於針葉林。圖/李文堯&林心雅(Wen-yao Li & Hsin-ya Lin) 文/林心雅(Hsin-ya Lin) 這種鳥到底多聰明呢?某個冬日午後,停車在國家公園路邊,拿一包洋芋片想用力扯開包裝,不料一抬頭,一隻暗冠藍鴉居然已經聞聲而至,而且露出覬覦的眼神…… 頂一撮帥氣的頭冠 第一次看到這種一身寶藍色澤、非常吸睛又很聰明的鳥兒,已是超過二十年前的事了。遠在一九九○年代,我們常到加州的優勝美地國家公園露營。海拔一千五百公尺的森林山谷中,每天沁涼如水的清晨,當我們仍裹在溫暖的睡袋裡酣睡著,往往會被帳篷外面一陣「SHACK-Shack-shack-shack-shack-shack!」響亮的起床號給叫醒,距離之近,彷彿貼著帳篷飛掠而過。 那中氣十足的叫聲和節奏,跟我們家後院灰藍色的西灌叢鴉十分相似。起先我還以為是同一種鳥,起身掀開外帳一看,才發現是另外一種藍鳥。黑喙纖直,黑腿修長,也有美麗的長尾,但頭頸、肩背、胸部是黑色,腹部、下背、飛羽和尾羽是近似大海的深藍色,翼間有黑紋。頭頂一撮錐形的頭冠,前額有兩條鮮豔的藍條紋,十分帥氣。 查了鳥類圖鑑,原來此鳥英文名稱是Steller’s Jay,身長約三十二公分,重約一二○公克,雄雌外型相似。分類上為雀形目鴉科冠藍鴉屬,中譯名「暗冠藍鴉」,是以德國自然學家格奧爾格.斯特勒(Georg W. Steller)的姓氏命名,他於一七四一年在北美阿拉斯加海岸的探險途中最先記錄此鳥,因此也稱為「斯特勒藍鴉」。 具未雨綢繆好習慣 此鳥為北美洲西部的原生物種,還有其他英文名稱如:「長有頂飾的藍鴉」(Long-crested Jay)、「山藍鴉」(Mountain Jay)或「松藍鴉」(Pine Jay),分布範圍北起阿拉斯加東南岸,南至中美洲的尼加拉瓜,和北美東部的冠藍鴉 (Blue Jay)是近親。最特別的是,暗冠藍鴉是北美洛磯山脈以西,唯一長有頭冠的藍鴉。 暗冠藍鴉主要生活於針葉林,常十幾隻成群活動,從九百公尺中低海拔到兩三千公尺高海拔林區,及附近山腳下的住宅和農業區,均屬活動範圍。雖然在混合林區也能見其蹤影,但牠們會選擇比較開放的環境,不喜歡過於茂密的森林。 牠們喜歡在地上用雙腳跳來跳去覓食,偶而翹起小腦袋左右張望,觀察周圍環境。牠們並不太怕人,聰明又好奇,會察言觀色、伺機而動。我們在營地準備早餐的時候,牠們不會冒然飛近,只停棲在鄰近樹枝間,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見我們轉身去忙別的事,咻地從高處飛下,餐桌上的麵包屑,瞬間就被叼走了。 最愛帶殼堅果食物 和西灌叢鴉一樣,暗冠藍鴉對堅果類也情有獨鍾,如果桌上有帶殼花生、杏仁果、核桃等可口高檔美食,一定是牠們的首選。如果一時搬不完,就會急急飛到附近樹上,把口中食物暫時先藏好,再趕緊飛回來搬,直到全部清光為止。至此恍然:原來牠們也有貯存食物、未雨綢繆的好習慣啊! 暗冠藍鴉是雜食動物,食物來源約有三分之二是植物,三分之一是動物,主要來自樹上和地面包括各種堅果、種子、莓果、漿果和其他果實,還有小型齧齒動物、爬行動物如蛇和蜥蜴、蛋和雛鳥,連腐肉也來者不拒,此外也吃人類野營留下的殘羹碎屑。 科學研究也證實了,此鳥的空間記憶能力極強,能清楚記住自己的貯食地點。牠們常儲存大量食物以備日後食用,而這種行為(尤其貯藏種子)對環境有益,因為牠們將食物藏好後,有時會忘記或來不及食用,結果將有助於植物的散布與傳播。 既聰明記憶力又強 暗冠藍鴉通常把愛巢築在針葉林高處或樹洞裡,雄雌伴侶共同選擇合適地點,並一起蒐集建巢材料如細枝、莖葉、和苔蘚等,再用軟泥黏合巢隙,增強結構。通常一年產一窩蛋二至六枚,由母鳥專責孵蛋十六至十八天,公鳥則負責出外覓食,帶食物回巢餵母鳥吃。至於壽命,目前已知活得最久的是十六歲又一個月。 都說鴉類聰慧,但到底多聰明呢?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某個冬日午後,也在優勝美地山谷,我們車停路邊,搖下車窗打算吃點心,我拿一包洋芋片想用力扯開包裝(而發出唧唧嚓嚓的響聲),不料一抬頭,一隻暗冠藍鴉居然已「聞聲而至」,而且近在咫尺──就停在車旁的後照鏡上、觸手可及之距,只要一伸手就能抓住牠,簡直「藝高鳥膽大」到匪夷所思的地步。而牠們光聽包裝袋的聲音就能辨別是食物,旋即現身期能共享點心,聰明又大膽的程度令人感到不可思議。 雖知牠們什麼都吃,又這般惹人憐愛,但當我看到那覬覦的眼神,只能趕緊把「點心」收好,終究沒有餵牠。一來因為園方向來不鼓勵人們餵食野生動物,二來是因油炸的洋芋片實在不能算是「天然」食品,萬一消化不良而吃出什麼毛病,誰擔待得起呢? 前一篇文章 狗島翻轉浪浪的命運 下一篇文章 寵物一家親 棄養?別口是心非了啦!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3林育嫻 讓森林療癒變成生活方式 2025.04.2604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5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6【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07【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8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9【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10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交通噪音 使黃鶯變成憤怒鳥樽海鞘 海中小果凍 暖化新救星加拉巴哥群島 物種之島 作者其他文章【相遇北美大地】 北美灰松鼠【相遇.北美大地】美洲紅隼 北美最小的獵鷹【相遇.北美大地】沙漠中的吉拉啄木鳥【相遇.北美大地】多彩的美洲鴛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