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當時為伊麗莎白公主)也只能開救護車。圖/美聯社
文/曾依璇、曹宇帆、戴雅真
不再只是後勤 英國女兵可親上火線作戰
英國在兩次世界大戰都沒有缺席,近代史可說充滿砲彈與衝突。而女性在戰爭中雖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但多半從事後方工作,並非戰鬥位置。
二戰時女性前線止步
女王也只能開救護車
二戰時的英國女性幾乎是全能高手,從技師、工程師,到彈藥工人等無所不包,共有六十四萬名女性參與戰備後勤事務,但獨缺上戰場拚搏,連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在戰時也只能開救護車。
然而,隨著男女平權意識高漲,在科技輔助下,上戰場不再只是拚肌肉蠻力,開放女性全面參軍的呼聲也逐年升高。
女性在英國軍隊中一直扮演救護隊角色,直到一九八九年才能夠在英國皇家空軍(RAF)駕駛戰鬥機,一九九○年獲准在皇家海軍軍艦上服役。一九九一年的波斯灣戰爭,是英國繼一九四五年二戰之後,首次派遣女性參與作戰任務。
然而,二○○七年十五名英國水兵遭伊朗扣押,其中包括一名為人母、為人妻的二十六歲女兵特尼(Faye Turney)。英國政府認為,伊朗利用特尼的女性身分做為宣傳工具,不僅將她單獨羈押,還利用她拍攝俘虜錄影帶,並騙她寫下認錯信。
儘管特尼後來獲釋,但仍引發女性,又或是身為母親是否該參軍的質疑。反對者認為,讓女性上前線會減損戰鬥力,且男性和女性會產生感情,可能破壞團結。也有人說,在阿富汗及伊拉克服役的女兵,早就身在前線,因為現在的戰爭特性,即便從事非戰鬥工作,仍免不了危險。不過,研究發現,若長時間在戰場攜帶重裝備,女性所受的肌肉損傷較男性輕微。
女兵提槍桿上戰場
得先過體能測試這關
經過兩年研究評估,前首相卡麥隆(David Cameron)去年七月解除女性參與近距離戰鬥任務的限制。這代表女兵今後可加入騎兵、部兵和武裝部隊,與男性並肩上前線作戰。女性目前占英國軍力約百分之十。
然而,女兵能否通過體能測試,仍令人憂心。最基礎的步兵體能測試是負重二十公斤,兩小時行軍十二點九公里路程;進階版體能測試要負重十五公斤,在十五分鐘內走完二點四公里。強度更強的測試,則須負重三十公斤,在三小時半內行軍二十公里,隔天馬上接著要在三小時內,負重二十公斤行軍二十五公里。
當時評估,七千名現役女兵中只有百分之五的人能夠通過測試。而每年有意願申請,且能通過考驗的大概只有四十人。
比率雖然不高,但機會之門已經敞開,對女兵的禁令將逐步放寬,到二○一八年底,女兵將可參加皇家海軍陸戰隊。
而在禁令正式解除前,也早有女兵在戰場上拿槍參與戰鬥,她就是現年四十一歲的泰勒(Chantelle Taylor)。
泰勒在二十二歲成為一名戰地醫護人員,二○○八年她第二度被派赴阿富汗海曼德省(Helmand)的英軍戰地醫院,在一次巡邏任務中,她與戰友遭到二十名重武裝塔利班分子的伏擊。
在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情況下,她一共開了七槍,擊斃一名武裝分子。這是她第一次朝人開槍,她也成為英軍歷史上首位在戰場殺敵的女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