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寺常務副住持慧傳法師(左五)、上海市群眾藝術館副館長吳榕美等各界貴賓參與剪綵。圖/人間社記者莊佳穎
【人間社記者王虹月大樹報導】知名的上海「海派文化藝術節」二十日在佛光山佛光緣美術館總館舉行開幕式,展出「指尖上的非遺──上海手工技藝精品展」。除展出已列入上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的九個項目、六十五件手工藝精品,承辦單位之一的上海市群眾藝術館副館長吳榕美,也帶領蛋雕、犀皮漆髹飾、海派絨繡等技藝傳承人出席。
佛光山寺常務副住持慧傳法師代表主辦單位致詞,他認為此次展出有兩項重要的意義,一是佛法的弘揚,二是文化的傳承。佛光山以教育起家,開山不是為了增建道場,而是為了辦學培育弘法人才。慧傳法師說明,讓佛教與藝文合一,除了保留文物的意義,也希望文物能將人性的真善美發揮出來。
吳榕美表示,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承載中華民族精神與情感的重要載體,也是人類智慧與文明的結晶,近年來,上海十分重視保護和開發非遺,此次六十五件作品,是以求「窺一斑而知全豹」,作品工藝精湛、融合古今、交匯東西,展現上海獨特文化魅力與深厚底蘊。
屏東縣前文化局長、義守大學前校長洪萬隆教授表示,「海派文化藝術節」相當重視工藝師,令他非常感動,因為據他所知,台灣沒有一個綜合的文化藝術節會將「工藝」列入。
開幕式並有佛光山屏東講堂萬丹分會國樂團演奏〈迎春花〉、大慈育幼院演出〈張燈結綵賀開展〉,開幕後由上海市群眾藝術館非遺保護中心辦公室主任張黎明,為與會貴賓現場導覽解說,並由蛋雕技藝傳承人房清芳老師蛋雕示範。
展期即日起至三月四日,展出由佛光山文教基金會、星雲文化教育公益基金會與大陸中華文化聯誼會、上海文化聯誼會共同主辦,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佛光緣美術館總館承辦,將展出多項被列入保護的工藝,如木板浮水印、金鑲玉、海派剪紙等,除了促進兩岸交流,也讓大眾一睹中華傳統文化之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