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杜憲昌台北報導】教育部長潘文忠昨表示,教育部提出《學位授予法》修正草案,未來學位名稱將配合課程授權由學校自訂,大學生將不再僅「系進系出」,碩博士生也可以成就證明取代論文取得學位。透過多項教育制度的鬆綁,更能打破現行大專校院的系所框架,使學生可以進行跨域的學習,最快明年八月新學期可上路。
潘文忠說,總統蔡英文希望回歸以學習者(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發展,因此教育部調整內容、制度,包括降低必修學分、課程設計更多自主探索主題,也特別強調重視學生學習歷程,增加多元選才的可能性。
教育部次長姚立德則表示,教育部今年度開始辦理「教學創新試辦計畫」,推動「學院實體化」、「彈性學習、創新教學」、「以USR為實踐場域」方案,希望提高學生學習的自由度及專業主修彈性。未來大專校院並不只以「系」為單位,也可以「院」來招生,延緩分流培養跨域人才,學生在學期間可彈性轉換主修,入學與畢業不再只「系進系出」時,也「院進院出」、「院進系出」或者「系進院出」。
姚立德說,鬆綁《學位授予法》後,未來不只學位論文能多元替代,學位名稱可以配合課程授權學校自訂,另外也將開放學生跨級、跨校雙修輔系,碩博士生也可以「回頭」修習有興趣的學士課程,產學合作專班學生亦可分階段取得學位,例如科大讀兩年,先授予二專學位,學生到業界工作後,再回學校修習學分,取得大學學位,讓學生學習更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