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pe考取狗醫生執照,將幫助有需要的長者與孩童。圖/中央社
【本報台北訊】來台兩年多的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梅健華與夫人陳舲舲(Kathy Chen)出席戶外文化活動時,常帶愛犬Hope現身。Hope現在不只是AIT明星狗,也將成為「狗醫生」,療癒有需要的長者與孩童。
陳舲舲表示,目前已七歲半的Hope是隻黑色大丹狗,本來在北卡羅萊納州收容所,後來被送到維吉尼亞州一間機構,二○一一年由她領養,取名Hope是帶來「希望」的意思,Hope曾受許多人幫助,她希望牠也可幫助其他人。
陳舲舲說:「我們希望找一個方式可以培訓牠去幫助別人。」她帶著Hope參加狗醫生培訓課程,經過約一年時間,最近通過認證考試,將開始「執業」。
根據「台灣狗醫生」網站資料,狗醫生服務內容分為「陪伴活動」及「復健治療」;服務對象可體驗與動物相伴樂趣,增加他們被探視、得到關懷的機會。「復健治療」則是配合復健師療程設計,協助患者復健,如利用丟球、梳毛、撫摸狗兒、牽狗兒散步等活動。相關研究計畫結果顯示,動物輔助治療在長者與兒童身心靈上有顯著治療成效。
要成為狗醫生不容易,主人跟狗兒需一起參加訓練,由於狗醫生需要與年長者、孩童相處,需確保牠們聽從指令,不亂咬、亂叫或亂跑。狗醫生考試項目包括狗兒要能聽從坐下、起立與停留等指令,或透過互動,增加患者運動量。
陳舲舲表示,通過考試之後,Hope還需經過一些實習課程,到學校、醫院,實際接觸孩童、長者,之後才能成為狗醫生,幫助有需要的人。
到台灣兩年多,陳舲舲發現台灣人也喜歡養動物,每次帶Hope出門散步,都會有人問可不可以摸摸牠或一起拍照。她說,雖然Hope剛到台灣時,面對新環境有點緊張,但後來漸漸發現,大家都對牠很好,希望未來成為「狗醫生」後,牠能療癒有需要的長者與孩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