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接力用生命護鶴 |2017.12.24 語音朗讀 999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徐家第三代養鶴人徐卓。圖/新華社 徐秀娟與溼地中的鶴合影。圖/新華社 徐建峰(右)在扎龍工作情景。圖/新華社 【本報綜合報導】記得金山小白鶴嗎?牠曾是台灣最美的風景,而在大陸更有一家三代守護鶴群的悲壯故事。 黑龍江的扎龍自然保護區,以棲居繁衍丹頂鶴聞名於世。據記載,一九七五年建區之初,丹頂鶴總數僅約一百四十隻,當地有位漁民徐鐵林,曾經多次遇到受傷的丹頂鶴,救回家養好傷又放飛,後來參與了管護工作。 而徐家長女徐秀娟,從小就跟著父親在火炕上孵鶴,她呵護的鶴,每年都會飛往江蘇鹽城過冬。 一九八六年五月,徐秀娟接到鹽城邀請,共同創建灘涂珍禽自然保護區。徐秀娟二話不說,帶著三顆丹頂鶴蛋就出發了。當時,丹頂鶴人工孵化還在初始階段,即使在親鶴的羽翼下,溫度稍有變化,也會胎死殼中。而徐秀娟竟實現了世界首次在越冬地人工孵化丹頂鶴成功紀錄。 但是,就在一九八七年九月十五日,又有幼鳥飛走未歸。徐秀娟一整天都在蘆葦湯中尋找,心力交瘁。第二天一早,徐秀娟表示聽到了「寶貝」的鳴叫,顧不得吃飯就又出門了。不想從此永別,她因疲勞過度,淹沒在沼澤裡。當時,年僅二十三歲,被追認為大陸環保戰線第一位烈士。 徐鐵林夫婦忘不掉徐秀娟,更放不下這群鶴。他們還有一個兒子叫徐建峰,小名「峰兒」。當時在齊齊哈爾市的大型國企工作。 一九九七年,經父母反覆勸說,他辭職回到扎龍,接過了接力棒,一做就是十八年。徐建峰擔任孵化中心主任時,養鶴比養孩子還用心;鶴病了,治不好還不敢回家。 有一次,突發暴風雷電,驚飛了幾隻幼鶴。徐建峰立刻追出去,拚了命把鶴搶救回來。姐姐徐秀娟走了以後,周圍的人發現這個東北漢子變得沉默寡言,不時會拿出自己的工作證,出神地看上一會兒。 然而,不幸再次降臨。 姐弟成環保烈士 二○一四年四月,又是丹頂鶴繁育孵化的關鍵期,徐建峰發現溼地核心區內有個鶴巢,小鶴馬上就要破殼,但那個春天異常乾燥,附近時有野火。「可別把鶴巢給燒了」,徐建峰扔下一句話,隻身前往看護。四月十八日,他向單位請假,說可能趕不回來開會,可誰也沒想到,第二天,徐建峰因摩托車失控,一頭栽進了沼澤,在徐秀娟犧牲二十七年後,為鶴群獻出生命,年僅四十七歲。 徐建峰的女兒徐卓,翻看父親留下的日記發現,他每天都點滴記錄著工作,為哪隻鶴打掃了圈舍,給哪一群鶴做了防疫……「我一定把它續寫下去,這樣我們就仍然相守」,徐卓說。 愛,就是這樣一種不可抗拒的召喚。 徐秀娟當年在一張照片背後寫道:「我願意為我所熱愛的事業付出一切,哪怕是生命……」如今,從弟弟的血液裡,流淌到姪女身上。 姪女堅決承父志 徐卓說:「鶴是充滿靈性的動物,牠們有情感。」工作人員野外作業時,常遇鶴從天而降,「撲嗒」一聲落在身前。牠們知道,那是牠們的老朋友,以特有的方式致意。 扎龍人說,丹頂鶴一身傲骨、一生忠貞,只要結為伴侶就會一生相守。如果伴侶受傷無法南飛,那麼另一隻一定會選擇留下,哪怕是面對風雪、面對死亡。 護鶴人的情感又何嘗不是如此? 徐建峰犧牲的那一年,徐卓正在東北農業大學學園藝。這位平時的乖乖女堅決向學校提出申請:要求轉學到姑姑曾就讀的東北林業大學,學習野生動物保護。去年八月,她告別哈爾濱,毅然回到了扎龍,再次接過了接力棒。 「我的姑姑、父親,儘管生命像流星一樣畫過夜空,但我想他們是幸福的,只是把無盡的思念,留給了我們……」每當殘雪消融,每當丹頂鶴「呦呦」鳴叫著飛過村莊,他們知道,娟子、峰兒,又回來了。 前一篇文章 流浪犬出身 希望考照 要當狗醫生 下一篇文章 大專畢業率是德國2倍 收入僅1/2 台灣年輕人 學歷高薪情差 熱門新聞 01【生活課題】 建立無血緣家人關懷網2025.07.0302課徵糖稅、糖捐 逾7成民眾支持2025.06.3003拍戲受前輩啟發 體悟堅持2025.07.0104蘭陽別院閱讀研討會 愛書人研討生死關懷2025.06.3005台北.信義 摩天映照繁華景 古道穿林影入亭2025.06.3006佛光山體系首位選秀榜眼 張育豪獲悍將指名2025.07.0107【寶島紀事】家族情懷與地方文化──探訪林園古厝群(上)2025.07.0108迎接加拿大國慶日 佛光人贈物資送暖2025.06.3009【詩】覺有情2025.07.0210雲梯2025.07.0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海上機器人 乘風破浪收海廢跨界藝術 蟲蟲變身創意秀重症兒夏營 療癒從歡笑開始創意魔髮 巴黎鐵塔躍頭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