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將於明年九月起禁止中小學生使用手機,下課及午休時間,全部都禁止。其理由是:下課時間許多學生只待在自己的手機前,不出教室去玩,已涉及「公共衛生」議題。
另外根據倫敦政經學院二○一五年的報告顯示,若學校禁用手機,十六歲學生的考試成績,會進步百分之六點四,尤其是原本成績較差的低收入家庭孩子,成績進步最多。
反觀我們國內,近幾年手機問題已逐漸蔓延至小學,各級學校有的自訂管理使用辦法,但成效不彰、問題層出不窮;有的學校自認問題不大,尚能相安無事。筆者認為,教育部可以仿效法國的作法,於適當時機宣布中小學生在校時間禁止使用手機,其理由如下。
一、良好的教學環境有助學習:手機鈴響震動聲影響上課時有所聞,甚至公然使用手機,更是許多老師管不勝管的麻煩事,又如何能進行有效的教學?
潘文忠部長出身基層教育,應深知基礎教育的重要性,並提供師生良好的教學環境。孩子如果從小沒有養成正確的學習態度和守法觀念,進入高中大學依然故我,甚至變本加厲,如何期待教育出有競爭力的下一代和良好公民呢?
二、減輕學校管理與行政壓力:學校雖制訂手機管理使用辦法,但往往一紙具文,造成師生間大玩捉迷藏。有的學校另設置物櫃統一保管手機,但收發時間及保管責任,常耗費許多時間資源,更不用說遺失賠償的問題了。
三、建立正確觀念去除比較心理:學生攜帶手機主要目的是方便和家長聯繫,但是在手機還沒問世的年代,倒也很少聽到連繫出問題,況且學生擁有手機大多「醉翁之意不在酒」。有的家長甚至以申辦手機作為成績進步的獎勵,孩子目的達到後,成績卻往往沒甚麼起色。
更讓人擔心的是,在廣告的推波助瀾下,同儕間以擁有高檔手機自豪,也可能造成自卑的心理。
四、減少網路成癮和霸凌問題:手機在身,多數人無法抵擋它的「誘惑」,更何況「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年代和觀念早已離我們而去,許多學生不再孜孜矻矻於課業,享受當下的歡樂已是普世價值,怎不令人憂心呢?
如果到學校仍盼著手機無邊際的世界,成為網路癮者或低頭族就不足為奇了。
中小學生手機濫用問題有日趨嚴重,是值得正視的問題,如果中央主管教育的教育部,認為此芝麻之事該由地方政府負責,縣市政府又「下放」給各校自訂管理辦法,那不過是任由各校「自生自滅」罷了!因此,綜合上所述理由,建請教育部能仿效法國的作法,統一規定中小學生在校時間禁止使用手機,還給校園原本單純的學習環境!
張裕宗(員林市/國中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