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魚其實不是魚

文/朱莉雅 |2017.12.10
11901觀看次
字級

文/朱莉雅

就像不是在天上飛的都稱之為鳥,生活在海裡的動物中,有些雖名之為「魚」卻不是真的魚。以下,就來認識這些有魚之名而無魚之實的「魚」吧。

⒈鯨魚:

生活在海洋世界中的鯨魚,可說是族群龐大,體型大小隨種類而異,有的大如旗艦,身長三十公尺,也有的袖珍如海豚,甚至身長只有一公尺左右,卻全部都歸屬於哺乳類動物,而且是世界上最大型的哺乳動物。

鯨魚和其他陸地上的哺乳動物一樣,都是以胎生方式生出小鯨魚,而且幼鯨一出生就用肺呼吸。也就是說,鯨魚雖然可以潛入海中一段時間,但呼吸時卻必須浮到水面上換氣。而且鯨魚是以上下擺動尾鰭的方式前進,和一般魚類是左右擺動尾鰭方式前進也不相同。

由於是哺乳類動物,鯨魚媽媽生下孩子後要餵奶哺育。但可想而知,在海中授乳並不是很容易,何況鯨魚媽媽也沒有夠長的雙手摟抱住小鯨魚,所以小鯨魚要吃奶時必須自己游到母鯨下方,找到隱藏在母鯨皮膚中的乳首,一旦母鯨感覺小鯨已銜住乳首,就會用噴奶的方式,一次噴出十公升的乳汁來餵奶。

為什麼母鯨要用這種「噴射的方式」來餵奶呢?原因是剛出生的小鯨魚肺活量還不夠大,必須常常浮到水面呼吸,如果授乳的時間過長的話小鯨會受不了,因此母鯨就用噴射的方式來授乳,一次授乳的時間就只需幾秒鐘,如此來回十次,小鯨魚就能吃飽了。小鯨體型雖不小,但生長速度很慢,母鯨授乳期大約是兩至四年左右。

⒉鱷魚:

鱷魚不是魚,而是一種冷血的卵生爬行動物,生活在熱帶河流池沼中,體披角質鱗,但因牠能靠腳上的蹼和大尾巴,像魚一樣在水中嬉戲、游泳,因而從遠古時代就被認為是「魚」。

鱷魚是迄今發現活著的最早和最原始的動物之一,也是性情兇猛的脊椎類爬行動物,和恐龍是同時代的動物,屬肉食性動物,種類多達二十三種。

⒊章魚:

章魚是一種軟體動物門頭足綱的無脊椎動物,多棲息於淺海沙礫、軟泥及岩礁處,具有出色的記憶力和智力。在海洋生物裡,章魚屬於「好戰分子」,牠們不僅窮追魚蝦,而且還自相殘殺,是大多數海洋生物避之唯恐不及的霸道角色。

章魚有八條很長的腕,腕的底面有許多吸盤,能牢固地吸附在其他物體上,還能夠移動比自己重二十倍的東西。這些腕不僅是章魚的運動器官,可用它在海底爬行和游泳,而且還是取食的工具和進攻其他動物的有力武器。

至於章魚明明長得就不像魚,為何會被稱為「魚」?原因則不可考,有趣的是,和章魚情況類似的,還有魷魚、墨魚……這些也全部都不是魚。

⒋甲魚:

甲魚又名鱉,是卵生爬行動物,有甲殼,生活於湖泊、池塘、水庫、三角灣、流動緩慢的河裡及池沼中,水陸兩棲。很多人誤以為甲魚拿掉軟甲殼就是魚,所以取名甲魚並無不當;也有人誤以為甲魚又名泥龜,應是龜的一種,但其實甲魚的軟殼和龜的硬甲不同,骨質殼沒有周邊骨板,在水中比一般龜更靈活。

⒌娃娃魚:

又名鯢,大鯢體長可達一點八公尺,比一般成年男子身高還長,但叫聲如小孩啼哭,故名娃娃魚。娃娃魚其實是淡水兩棲動物。小鯢體長只有五釐米至九釐米。主要生活在山谷溪水中,是肉食性動物,食物主要為魚類和甲殼類動物。

事實上,和鯢同屬兩棲綱有尾目隱鰓鯢亞目的同類動物,雖一律名之為「魚」但都不是魚,例如身上有山椒味的「山椒魚」,其實是兩棲類動物,並不是魚。這類動物的皮膚只有黏膜,沒有鱗片覆蓋。皮膚呼吸占總呼吸量的大半,在乾燥、不潮濕的地方都無法生存。

⒍鮑魚:

鮑魚是一種爬附在淺海低潮線以下岩石上的軟體動物,屬於腹足綱鮑科的單殼海生貝類,身背一個橢圓形的貝殼,但只有半邊有殼。棲於石質河岸或海洋中,以藻類為食,又稱鰒、鏡面魚、九孔螺、明目魚。

⒎美人魚:

又名儒艮,哺乳動物,為海生草食性獸類,全身有稀疏的短細體毛,無自衛能力。其妊娠期一般為十三至十四個月,每胎只產一子。身體呈紡錘型,長約三公尺,體重三○○公斤至五○○公斤。身上有一對突出的乳房,哺乳時用前肢擁抱幼仔,頭部和胸部露出海面,宛如女性在水中游泳一樣。

儒艮棲息於亞洲熱帶、副熱帶河流及淺海灣內,其分布與水溫、海流以及作為主要食品的海草分布有密切關係。多在距海岸二十公尺左右的海草叢中出沒,有時隨潮水進入河口,取食後又隨退潮回到海中,很少游向外海。以二至三頭的家族群活動,在隱蔽條件良好的海草區底部生活,定期浮出水面呼吸,常被認作「美人魚」浮出水面,給人們留下了很多美麗的傳說。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