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中文網在十一月底報導,美國舊金山聖瑪麗廣場有座銅像,上面是朝鮮半島、中國大陸和菲律賓三位二戰時期女性慰安婦。對此日本大阪市長甚為光火,對這個姐妹市放話將終止彼此關係,理由是「信任關係徹底被毀」。但舊金山市長表示,這不是單純為了慰安婦,而是要世人警醒,不該讓女性在戰爭中成為無助性暴力下的被害人。
此種慰安婦銅像而引發日本政府不悅,最有名的便是韓國在日本大使館前那尊成為慰安婦的女孩銅像。同樣的在台灣,慰安婦在婦運和人權團體相挺下,也赴日打過官司,在北市迪化街也有間「阿嬤家」紀念館,蔡英文總統和文化部長鄭麗君也曾造訪和表示會支持其營運。但或許是中日台三角政治力量上的牽引與互動,我國政府似乎總是心有所顧忌,不敢也不願用正面直接和讓眾人目光能注意的方式,替台灣慰安婦在人權立國精神下,留在永恆的省思。
蔡英文當選總統後,曾赴日和日本首相在飯店內密談,這也讓人質疑蔡英文在替國內慰安婦立銅像有政治高於人權的心理障礙,盤算如何不惹惱共同對抗中國大陸的日本,然後用時間的凋零去遺忘這段歷史。偏偏此時我們國家人權博物館組織法三讀通過,慰安婦好似不在人權範圍內,不知同為女性的文化部長鄭麗君有何感言?
立法院前晚會三讀通過促進轉型正義條例,國民黨多次要求將慰安婦議題納入促轉條例,但遭民進黨拒絕。此時,蔡英文會不會用同為女性的身分,以及總統的高度,為台灣過往的慰安婦在日本交流協會前立銅像呢?美國總統川普前陣子訪韓,韓國總統請慰安婦李容洙共同出席宴席。台灣卻是對在戰爭中身心重創的女性,用牛步拖過去,或是用自認的有礙國家利益去壓下來,這對首位女性總統而言,真是會成為歷史上留下一筆不堪的「女人何苦為難女人」。
張勳慶(新北市/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