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行誼】齊桓公重用仇人

文/谷景峰 |2017.12.05
1200觀看次
字級

文/谷景峰

管仲(西元前七一六~前六四五),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潁上(今安徽潁上縣)人,中國著名的經濟學家、政治家、軍事家,人稱「華夏第一相」。

春秋時期,列國並峙,烽煙四起。北方狄人南下,西方戎人東進,南方蠻人想北上,各國開始火拚,每個霸主都在爭強求富,希冀獨霸天下。

西元前六八六年,齊國動亂,公孫無知殺死了齊襄王自立為君。一年後,公孫無知也被殺死,齊國一時無君,國內大亂;逃亡在外的公子糾和小白都千方百計力爭第一個回國,以奪得王位。管仲看好公子糾,為使糾當上國君,管仲埋伏中途欲射死小白,結果箭射在小白的銅製腰帶上,小白裝死,逃過一劫。在鮑叔牙的協助下,小白搶先回國登基,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齊桓公。

桓公即位,處死了糾,他也想殺射自己一箭的管仲。鮑叔牙說,管仲乃天下不可多得的奇才,要齊桓公為國家著想,忘掉仇怨,並重用管仲。齊桓公權衡利弊後,覺得鮑叔牙的話有理,遂採納了他的建議。

齊桓公要管仲幫助他治理國家,管仲說:「賤怎能臨貴?」意思是說,我一個貧賤之人怎能領導高貴之人?齊桓公就封他為上卿;但是國家還沒有治理好,齊桓公問責他,管仲說:「貧不能使富。」就是說,窮人說話富人不聽,齊桓公就把一年徵收的稅銀都交給了他;可是,國家還是沒治理好,齊桓公又來責問了,管仲說:「疏不能治親。」意思是,你的親戚朋友三叔二大爺我管不了,於是,齊桓公封管仲為「仲父」,這下,齊國大治了。

要運用人才治理國家,就得虛懷若谷,不記私仇,信任人才、尊重人才,為人才創造條件、以與方便、給他權力,幫他掃除障礙。管仲向齊桓公要權、要財、要地位,不是為了自己發財,而是為了國家興盛。如果管仲沒有齊桓公的信任和齊桓公的尚方寶劍,想治理好齊國比登天還難。

高官、厚祿者說話不一定都是真理,但他有權威性,有號召力、影響力。否則,人微言輕,你說的話就只會被人當耳邊風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