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有康(台北市/國立台北商業大學應用商學系副教授)
美國總統川普在去年總統大選期間,為了解決美國跨國企業長期以來規避美國最高百分之三十五企業稅,將境外利潤保留在低稅國或租稅天堂的避稅行為,曾提議針對美國境外企業匯回美國境內的境外利潤,不分資金多寡,一律課徵百分之二十的稅。
其實美國密西根州等州政府,也曾經實施過類似的租稅赦免,其主要考量在希望藉此鼓勵美國境外企業,將境外利潤匯回美國境內申報,以改善美國長年以來財政赤字問題。
由於美國目前採行的是全球稅收制,美國企業在境外賺取的利潤可享有延遲納稅優惠權益,只要美國企業把利潤保留在境外,美國政府將課不到任何一毛錢稅。
長期下來,導致美國企業在境外囤積龐大海外現金,造成美國國庫每年損失至少一千多億美元的稅收。
從財政學來看,稅收是稅基乘以稅率,美國企業所得稅率由百分之三十五降為百分之二十,必須是境外利潤匯回美國,因而稅基增加所帶來的稅收增加的所得效果,大於企業最高邊際稅率由百分之三十五降為百分之二十導致稅收減少的替代效果,或者是目前美國境外企業將利潤存放在避稅天堂國家或地區的企業稅率,必須高於美國眾議院新通過的百分之二十企業稅率。
如此一來,川普的減稅政策,才有可能吸引境外企業將利潤匯回美國境內,也只有如此,川普稅改案方能使稅收增加。
川普所提出的減稅案,是繼三十年前雷根政府以來,美國最大規模的企業減稅,這次減稅看似與雷根時期供給面經濟學派所主張的「減稅救經濟」方向大致相同。
但是川普是地產大亨富商身分從政,美國總統一任四年,從其七十多歲的年紀或是其施政表現滿意度來看,連任下一屆總統的意願並不高,川普總統此任結束後,必然會繼續掌理家族龐大地產霸業。
因此,川普若要向百分之九十九大眾,聲明此次減稅,不是為了川普本人在內的全美百分之一富商減輕企業重稅,恐怕瓜田李下,很少人願意相信,企業減稅的利益最後會不會落入企業CEO執行長的口袋,也是問題。看來川普的企業大減稅,是一場華麗的冒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