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人口超越高雄市躍居台灣第二大都會,但生活品質未齊頭並進,交通與環保最受批評。
至今年十月底止,台中市車輛登記數二百七十六萬三千多輛,總數全台第三。私人運具數與道路車流量增加,使台中市空汙問題雪上加霜。
雙北都會區公共運輸網完備,公共運輸市占率平均達四成,相較之下台中市僅百分之十二點二,差距超過三點五倍。
台中火力發電廠排放空汙物是事實,但中市府企圖使外界責難集焦台中火力發電廠,恐有轉移焦點之嫌。
文昌明(台北市/自由撰稿人)
根據交通部統計數據,林市長就職兩年十個月,當地機動車輛數就增加十萬二百二十輛,比新增人口六萬三千四百六十多人還多,機動車輛月平均增加速度,是胡前市長時兩倍多,公共運輸市占率,這兩年僅成長百分之零點三,胡前市長是百分之二點七。公車脫班誤點、等車時距拉長,更是家常便飯,公共運輸績效大幅滑落。
胡前市長任內使中市機車減少四萬二千餘輛,但林市長就職不滿三年,當地機車數卻增加近四萬輛。與中市府宣稱要把台中市打造為「公車之都」口號對照更屬反諷。「公車之都」淪為「機車之都 」。
中市私人運具暴增,與市政府討好汽機車用路族措施有關,如廢掉快捷巴士、把原公車路線塞進快捷巴士專用道,增闢停車格五萬四千個,增闢停車格與道路,等於助長汽機車增加,塞車現象惡化,空氣品質更差。
人行道與騎樓,被汽機車占用或違規行駛,積非成是,侵害行人用路權。
中市府把增闢停車格當作政績是誤導市民,若私人運具用路成本低廉,要市民捨汽機車,改以公共運輸代步,乃緣木求魚。提供安全、班次密集、票價低廉的便利公車路網,方可抑制私人運具成長。文昌明(台北市/自由撰稿人)